坚持长期主义是因应市场竞争的定海神针
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从制造大
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步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山
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总书记指出:“传
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
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阳阀作为中国制造业特别是
“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翘楚,其百年发展历程可谓坚持长期主
义的生动缩影,彰显出百年老店在技术迭代、市场变动与转型升
级中的韧性力量。这种蕴含以创新技术为引领、市场需要为导向
以及科学管理为保证的长期主义,最终随着时间的沉淀转化为企
业转型升级的精神特质。
真正的长期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长期主义作为经济学概念而盛行于世,本意是强调投资要着
眼于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回报。真正的长期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有明确的长远目标,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一目标。
从 1924 年名不见经传的“永巨”小作坊起步,到 1955 年
“永巨”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公私合营企业;从 1994 年改制
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到新时代踔厉奋发,出口额占全年产值
1/3……百年来,阳阀始终专注于阀门这一主业,一直坚持做好
阀门这一拳头产品,书写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强起来”的壮美篇
章。
跨越百年时空的阳阀历久弥新,无论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
还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无论是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还是创新
迸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阳阀人始终坚持
长期主义,始终奉行质量为上、客户为本,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
追求卓越的企业发展之路,将一个小作坊发展为今天的行业领军
企业。纵观阳阀的百年发展史,既有初创时期矢志工业报国的一
片初心,也有和平年代“护航大国重器运转”的历史荣光;既有
应对产业迭代浪潮中的技术革新阵痛,也有奋进新时代加快推动
产业调整、“退城入园”的浴火重生,充分体现出其“自强自信、
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与时俱进”的企业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
制造业逆风前行、披荆斩棘、敢于胜利的强大韧性。
坚持长期主义并非一成不变、按部就班
长期主义是一场接力跑。坚持长期主义,不是一成不变、按
部就班,而是在坚持长远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创新求变、创新求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新中
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史,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史,
深刻说明了发展实体经济至关重要,深刻说明了企业自主创新至
关重要,深刻说明了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从阳阀到洛轴,从
华为到宇树科技,中国制造无论是百年老店加快转型升级重塑辉
煌,还是新兴科技异军突起火爆出圈,无论是拥有全球最完备产
业链,还是中国制造总体规模连续数年居世界前列的骄人业绩,
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战略规划的擘画牵引,离不开中国制造企业自
主创新的澎湃活力。
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先导,厚植企业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是
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中国成立
以来,中国制造业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的
背后,离不开企业的自主创新。有的作为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的
巨擘,在研发投入方面不惜重金,拥有多项核心技术,领先国内
外同行。有的无惧西方技术打压,以“干就完了”的巨大魄力推
动自主创新,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以铁的事实说明了西方世界
“小院高墙”根本挡不住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劲步伐。这
种注重自主创新的长期主义,既避免了技术断代风险,也为技术
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同频共振提供了必要前提。
坚持以品牌塑造为关键,支撑企业拓展新市场。习近平总书
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
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企
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
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 32.4%,较去年同期提升
了 1.2 个百分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