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的 XX 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
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公司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深度融合,以
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公司实际,特
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紧密围绕公司“成为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的战略定位,
构建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相适配、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衔
接、与公司经营改革发展任务相适应的高质量党建新格局,为公
司在 XX 地区新一轮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
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遵循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服务中心、坚持守
正创新的工作原则,设定分阶段工作目标:
(一)2025 年:基础强化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厚植高质量
党建理念,全面启动党建质量提升行动。重点解决基层党组织建
设不规范、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
分等基础性问题,完成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实现基
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 100%。
(二)2026 年:质效提升年。体系化推进党建质量提升各
项举措,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项目建设、风险防控等中心工作
的融合。力争在党建品牌创建、党员攻坚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显
著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优秀案例,党建
工作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三)2027 年:标杆创建年。全面固化高质量党建工作长
效机制,巩固并扩大行动成效。成功打造在 XX 市国资系统具有
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人才
战略的深度耦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的竞争
优势和发展优势,树立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标杆。
二、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发展党员、融入治理、党
建品牌”五个核心方面,系统实施五大提升工程。
(一)实施“堡垒筑基”工程,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坚持大抓
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1.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全面覆盖。遵循“应建尽建”原则,
根据公司业务板块拓展和组织架构调整,动态优化党组织设置。
确保在所有独立法人子公司、重大项目部、新设业务单元及时建
立党组织。针对党员人数不足 3 人的单位,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
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消除组织空白点。
2.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对标《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
条例(试行)》,全面实施基层党建“七抓”工程。规范“三会一
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的执行
流程与内容要求,坚决杜绝形式化、娱乐化倾向。建立党支部
工作台账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过程可追溯、效果可评估。
3.深化“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制定并实施《“红旗党支
部”动态管理办法》,围绕“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
伍强、作用发挥强”的标准,每年开展评选。通过以评促建、以
点带面,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力。对评定为“软弱涣散”
的党支部,由公司党委委员挂点联系,限期整改,形成“先进-
中间-后进”的梯队管理与转化机制。
4.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明确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建第一
责任人的职责,坚持把党性强、能力优、作风正的干部选拔到党
组织书记岗位。加大对党务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将党
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每年至少组织
2 次覆盖全体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和
实务操作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铁军。
(二)实施“凝心铸魂”工程,持续深化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1.构建“五学联动”理论学习体系。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
心组领学、党支部集中研学、党小组日常促学、党员个人自学、
线上平台助学”的五级联动学习机制。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心组学习突出战略
性、前瞻性,支部学习侧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学习实效。充分利用 XX 地区丰富的
红色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
体验式教学。邀请党校专家、先进模范人物等来公司作专题辅导。
探索运用“情景模拟”“案例研讨”“微党课”等形式,变“被动
灌输”为“主动探究”,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突出政治纪律和规矩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教育
的必修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修订
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剖析国资国企领域违纪违
法典型案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引导党员知敬畏、存戒惧、
守底线。加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涵养清正廉洁的
政治生态。
4.强化党员日常监督与激励关怀。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做好党员信息库的动态维护。通过设立“党员先锋指数”等方式,
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岗位职责、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