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调研安全生产与生态环保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调研安全生产与生 态环保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和市委的几位同志一道,来到*县,围绕安全生产 和生态环保这两项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的重点工 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我们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和项目现 场,听取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与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 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总体感觉是,*县的工作思路是清晰的,措 施是扎实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刚才,几位同志也结合各自 分管领域谈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下面,根据这次调研的 情况,我再讲几点意见,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与生态环 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 委、市委工作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 态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 力加大的复杂背景下,*县依然能够保持定力,坚守底线,推动 这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难能可贵的。从生态环保 来看,我们欣喜地看到,*市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 好,这其中凝聚着*县的努力和贡献。根据市里的统计数 据,从2020年到2023年,全市的PM2.5年均浓度从38微克/立方 米持续下降并稳定在33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也 从87.2%提升并保持在91%以上的高位水平,连续多年达到国家 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江、*湖的水质保持 优良,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近年来也基本保持在高 水平,这些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像*县这样的基层单位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辛苦付出。从安全生产来看,*县同样 展现了积极作为。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 治行动,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风险。数据显示,*县在2022年实现 了全年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亡人事故的良好成绩,这充分说明 我们的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是能够有效遏制事故发生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我 县在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领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 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安全生产的“警钟”必须长鸣。 我们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平稳而掉以轻心。回顾过去几年的数 据,*县在2021年曾发生5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5名同胞不幸离 世,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这提醒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具有 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任何一个隐 患的遗漏,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县作为工业重镇,化 工、矿山、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都是高危行业和重点领 域,风险点多、面广、线长,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在 调研中也发现,个别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存在重 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投入的现象;一些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提升 空间,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环保的“欠账”必须补 齐。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 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 深入人心,但将其完全转化为行动自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县地处*江和*湖的交汇区域,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保护好 这里的“一江一湖”,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当前,产 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一些传统产 业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的压力依然很 大。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扬尘、噪声、污水直排等现 象,仍时有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必须下大 力气加以解决。同志们,安全和环保,是发展的底线,也是民 生的底线。守不住这两条底线,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全市 上下,特别是*县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 度,深刻认识这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时时放心不 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扛起促一方 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更高标准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固 防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高水平的安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 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扎实的举 措,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发生。 第一,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把责任链条压得更紧更 实。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个责任绝不能悬在空中。我们 必须构建起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 责任体系。首先是党政领导责任要再压实。要严格落实“党政 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县委、 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 抓、抓具体。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其次是部 门监管责任要再夯实。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 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应急、工 信、住建、交通、市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要种 好自己的“责任田”,也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消 除监管盲区和真空地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企业主体责 任要再落实。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法人、实际控 制人是第一责任人。要督促企业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 位,舍得在安全上投入,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的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明确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 个人头。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报告、双签字”制度,对责 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 息。 第二,要以“显微镜”的精度,把风险隐患排查得更深更 透。事故的发生,源于隐患的累积。防范事故,最根本的办法 就是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隐患 排查治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抓。一是要突出排 查重点。要紧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