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四季度安全
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安全生
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得失,并对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进
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市工信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和消防救援局
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分析了问题,提出了
措施,听后很受启发。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借鉴,抓好落实。
安全生产是发展的底线,是民生的基石,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年以来,全
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
稳。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在平稳的态
势下依然暗流涌动。去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造成*人不幸遇难,这
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血的教训。进入2025年以来,虽然重大
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小事故、新隐患时有发生,暴露出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
板和漏洞。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安全生产的警钟,必须时刻长
鸣。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正视突出问题,以最高站位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
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
的,既有长期积累的顽固性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复杂性矛盾。全市各级各部
门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
现实紧迫性。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思想认识的“温差”是最大的隐患。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着
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认为安全生产是老生常谈,产生了“听疲劳”和“做
疲劳”;有的在连续一段时间未发生事故后,便滋生了“喘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情
绪,认为风险离自己很远;还有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在
隐患整改上能拖则拖,把安全生产的制度规定当成“稻草人”。这种思想上的“温差”和
行动上的“落差”,是滋生事故的温床。近期在*区发生的一起小型生产事故,事故原
因表面看是员工违规操作,深层次原因却是企业负责人长期忽视安全培训,安全管
理制度形同虚设。这个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安全意识的淡薄是比设备老化、技术落
后更可怕的敌人。
第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我们层层签订责
任状,级级分解任务,但压力传导往往层层递减。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党政同
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
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未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企业主体责
任的落实更是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集团层面重视,但到了车间、班组层
面,安全措施就可能打折扣、走过场。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安
全管理几乎处于“真空”地带。这种责任的悬空和虚化,使得我们的安全防线看似坚
固,实则一触即溃。
第三,必须深刻认识监管执法的“宽松软”是最危险的纵容。一些监管部门在执
法过程中,存在“重检查、轻处罚”“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检查走马观花,执法失
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发现的隐患,往往是一纸整改通知书了事,缺乏后续的跟
踪问效和闭环管理。这种“雨过地皮湿”式的监管,无法形成有效震慑,反而助长了部
分企业的侥幸心理,使其在违法违规的边缘反复试探。必须明确,监管的意义不仅
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的解决。没有“带电”的监管和“长牙”的执法,安全生
产的法规制度就难以真正落地生根。
第四,必须深刻认识风险防控的“短板”是最致命的弱点。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
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例如,平
台经济、共享经济催生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其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新能源、
新材料领域的未知风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知;城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综
合体日益增多,灾害耦合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一些传统领域的风险依然突
出,老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的安全基础薄弱问题亟待解决。新旧风险交织
叠加,使得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
二、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攻坚,以最实举措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
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学会“弹钢琴”,既要全面覆盖,更要抓住主要矛盾
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风险,必须拿出超常
规的力度和举措,集中力量打好九个重点领域的攻坚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
效。
(一)坚决整治传统高危行业顽疾
一是船舶修造领域。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国内同行业事故教训,聚焦有限空间作
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高风险环节,强化刚性约束和现场监护。工信部门要牵
头组织专家,对全市所有修造船企业进行一次“过筛子”式的深度体检,特别是对分
包、转包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链条,要一查到底,确保无缝衔接。二是化工和危险
化学品领域。这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
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应急管理部门要持续深化重大危险源企业专
项检查督导,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要派员驻厂监管,确保风险时刻处于受
控状态。要坚决取缔非法生产、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的“黑窝点”,发现一处、端掉
一处。三是建筑施工领域。住建部门要紧盯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
大的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