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县党建引领社区 分类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工作座谈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 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基层治理的系 列决策部署,对我县下一阶段的社区分类治理工作进行再动 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 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街道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 的汇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也提出 了下一步的打算,讲得都很实在。与会的县领导同志也提出了 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总的来看,前期的工作有探索、 有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 足。下面,我结合会前的调研和大家的发言,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的 重大意义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 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 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 的巩固。全面加强社区分类治理,既是贯彻上级精神的必然要 求,也是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一项事关群众 福祉的基础性工程。 首先,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 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神 经末梢,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 市整体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 市社区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既有配套完善的新建商品房小 区,也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老旧小区;既有以居住功能为主 的纯居民社区,也有商贸业态集中的混合型社区;还出现了以 物流园、产业园为依托的新兴业态集聚区。这些不同类型的社 区,其居民结构、利益诉求、治理难题各不相同。面对这种新 形势,过去那种“一把钥匙开所有锁”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为 继。推行社区分类治理,就是要精准识别各类社区的特点和差 异,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 灌”的转变,这正是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 平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次,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人民 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量集 中在社区。老旧小区的电梯安装、停车位规划问题,新建小区 的物业服务质量问题,商圈周边社区的环境噪声、交通拥堵问 题,以及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都是群众天天面对的现实 考量。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具体体现。社区分类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精准对接 各类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社 区,治理重点就要放在完善养老服务、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组 织文化娱乐活动上;在年轻家庭和上班族集中的社区,则要侧 重于优化托幼服务、共享空间打造和便捷生活服务的供给。只 有通过分类施策,才能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增强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再次,这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党的工作最 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 问题也在基层。社区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牢固,大厦才 能坚如磐石。通过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服 务体系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是要确保党的 领导像“神经中枢”一样,精准传导至每一个“神经末梢”。 在分类治理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 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在组织健全的成熟社区,要强化党组 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功能;在新兴领域和“两新”组织集 聚的社区,如我昨天调研的“司机之家”这样的地方,党建工 作的重点就是抓好“两个覆盖”,把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组织 起来,把党的关怀和服务送到他们身边。通过这种精准化的党 建工作,才能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 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 强战斗堡垒。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社区分类治理的实践效能 推进社区分类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 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抓住关键环节,拿出过硬举措,确 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抓好共性任务与个性任务的统筹结合,构建科学的治 理框架。社区治理既有普遍适用的共性要求,也有因地制宜的 个性化任务。两者必须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一方面,要狠抓 共性任务的落地落实。这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盘”,是底线要 求。全县所有社区,无论类型如何,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都必须健全网格化管 理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都必须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 态;都必须守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底线。这些 共性任务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标 准,逐项排查,确保共性任务在所有社区全面达标、不留死 角。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攻坚个性化难题。这是社区分类治 理的“主战场”,是体现治理水平的关键。要对我县所有城市 社区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摸底调研,按照建成年代、功能定位、 居民结构、产业特点等标准,科学划定为若干类型,比如老旧 小区型、商品房小区型、商住混合型、单位主导型、新兴业态 集聚型等。然后,针对每一种类型,深入剖析其最突出、最紧 迫的治理难题,制定“一类一策”的攻坚方案。例如,对于老 旧小区型社区,重点是破解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居 民自治困难等问题;对于商住混合型社区,治理的焦点则在于 平衡商户经营与居民生活的关系,解决环境、噪声、停车等矛 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