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党建引领社区
分类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工作座谈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
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基层治理的系
列决策部署,对我县下一阶段的社区分类治理工作进行再动
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
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街道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
的汇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也提出
了下一步的打算,讲得都很实在。与会的县领导同志也提出了
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总的来看,前期的工作有探索、
有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
足。下面,我结合会前的调研和大家的发言,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的
重大意义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
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
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
的巩固。全面加强社区分类治理,既是贯彻上级精神的必然要
求,也是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一项事关群众
福祉的基础性工程。
首先,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
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神
经末梢,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
市整体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
市社区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既有配套完善的新建商品房小
区,也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老旧小区;既有以居住功能为主
的纯居民社区,也有商贸业态集中的混合型社区;还出现了以
物流园、产业园为依托的新兴业态集聚区。这些不同类型的社
区,其居民结构、利益诉求、治理难题各不相同。面对这种新
形势,过去那种“一把钥匙开所有锁”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为
继。推行社区分类治理,就是要精准识别各类社区的特点和差
异,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
灌”的转变,这正是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
平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次,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人民
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量集
中在社区。老旧小区的电梯安装、停车位规划问题,新建小区
的物业服务质量问题,商圈周边社区的环境噪声、交通拥堵问
题,以及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都是群众天天面对的现实
考量。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具体体现。社区分类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精准对接
各类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社
区,治理重点就要放在完善养老服务、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组
织文化娱乐活动上;在年轻家庭和上班族集中的社区,则要侧
重于优化托幼服务、共享空间打造和便捷生活服务的供给。只
有通过分类施策,才能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增强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再次,这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党的工作最
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
问题也在基层。社区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牢固,大厦才
能坚如磐石。通过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服
务体系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是要确保党的
领导像“神经中枢”一样,精准传导至每一个“神经末梢”。
在分类治理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
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在组织健全的成熟社区,要强化党组
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功能;在新兴领域和“两新”组织集
聚的社区,如我昨天调研的“司机之家”这样的地方,党建工
作的重点就是抓好“两个覆盖”,把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组织
起来,把党的关怀和服务送到他们身边。通过这种精准化的党
建工作,才能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
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
强战斗堡垒。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社区分类治理的实践效能
推进社区分类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
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抓住关键环节,拿出过硬举措,确
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抓好共性任务与个性任务的统筹结合,构建科学的治
理框架。社区治理既有普遍适用的共性要求,也有因地制宜的
个性化任务。两者必须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一方面,要狠抓
共性任务的落地落实。这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盘”,是底线要
求。全县所有社区,无论类型如何,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都必须健全网格化管
理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都必须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
态;都必须守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底线。这些
共性任务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标
准,逐项排查,确保共性任务在所有社区全面达标、不留死
角。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攻坚个性化难题。这是社区分类治
理的“主战场”,是体现治理水平的关键。要对我县所有城市
社区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摸底调研,按照建成年代、功能定位、
居民结构、产业特点等标准,科学划定为若干类型,比如老旧
小区型、商品房小区型、商住混合型、单位主导型、新兴业态
集聚型等。然后,针对每一种类型,深入剖析其最突出、最紧
迫的治理难题,制定“一类一策”的攻坚方案。例如,对于老
旧小区型社区,重点是破解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居
民自治困难等问题;对于商住混合型社区,治理的焦点则在于
平衡商户经营与居民生活的关系,解决环境、噪声、停车等矛
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