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 2025 年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座谈
会,正值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与中央社会工作部《党
委社会工作部门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指引(试行)》的关键时
期。本次会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
任务,共同推动我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
更高水平的平安*、幸福*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刚才,听了
22 家应急志愿服务组织代表的发言,很受触动、很受启发,也
听取了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的意见建议,都非常有见
地。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回顾过往我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应急志愿服务
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面对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广大志愿者和志
愿服务组织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在惊涛骇浪中诠셔中流砥柱,
在危难关头彰显人间大爱,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我市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是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力量基础更加坚实。截至 2024 年
7 月,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突破 101 万人,拥有各类志愿服务
队伍 1691 个,形成了覆盖广泛、层级清晰的组织网络。市、县
(区)、街道三级应急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为统筹调度、
高效联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市委社会工作
部的牵头协调下,各相关部门、各区市县积极作为,推动“五社
联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
伸到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二是实战能力持续提升,作用发挥更加凸显。平时是服务队,
战时是突击队。我市的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在实践中淬炼,在实战
中成长。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参与各类应
急救援和保障任务超过 300 次,服务总时长近 100 万小时。无论
是 2023 年高效处置多起近海亲水活动险情,我市 13 支志愿者队
伍、近 3000 名志愿者功不可没;还是在应对台风、暴雨等极端
天气过程中,总能看到志愿者们冲锋在前的身影。就在今年 4 月,
*区一加油站发生火情,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启动,专业救援队伍
与志愿者队伍协同作战,成功控制火势并救出被困人员,展现了
高效的协同配合能力。这些行动充分证明,我市的应急志愿服务
队伍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可靠力量。
三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品牌效应更加彰显。我市的应急志
愿服务已经从传统的抢险救灾,逐步拓展到安全知识宣传、应急
技能培训、大型活动保障、社区风险排查、灾后心理疏导等多个
领域。市红十字会持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了全
社会的自救互救能力。“滨城卫士”平安志愿者队伍等一批专业
化队伍的建设,有效壮大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群防群治力量。这些
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品牌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安全韧性,
更擦亮了*市“爱在大连·志愿有我”的城市文明名片,弘扬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四是奉献精神广为弘扬,社会影响更加深远。在危急时刻,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催我们奋进。今年 2
月 7 日,*区一处民宅发生火灾,消防员*同志在救援中英勇牺牲。
他的事迹感动了整座城市,也激励着无数志愿者以他为榜样,奋
不顾身地投身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业中。正是因为
有千千万万个像*同志一样无私奉献的英雄,以及广大志愿者的
默默坚守,我们的城市才更加温暖、更加安全。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
更是全市广大应急志愿者无私奉献、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
代表市委社会工作部,向长期以来奋战在应急志愿服务一线的全
体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这项事业的社会
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审视当下准确把握应急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
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征
程的更高要求,对照中央最新出台的《意见》和《指引》精神,
我市的应急志愿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一,必须深刻领会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战略意图。
《意见》作为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
件,其意义十分重大。它将志愿服务提升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意见》明
确要求健全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
动员体系和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特别是强调要将志愿
服务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这为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
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就应急谈应急的思维定式,
把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
推进。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责定位。新组建
的党委社会工作部门,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指引》的出台,更是明确了社会工作部门在应急志愿服务工作
中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这意味着,推动应急
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如何
发挥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如何加强与应急管理、公
安、卫健等部门的联动,如何推动建立共训共练和协同配合机制,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三,必须清醒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体系
协同性有待加强。目前,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官民之间的信息
共享、资源整合、指挥协同机制还不够顺畅,有时存在“各自为
战”的现象,尚未完全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队伍专
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虽然志愿者数量众多,但具备高水平专业技
能、能够应对复杂灾害场景的骨干力量仍然偏少。培训体系不够
系统,培训内容与实战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
“平急转换”机制有待完善。如何在平时有效储备力量、管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