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委书记在2025年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委书记在2025年全市乡村振兴 示范带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 述,总结前一阶段示范带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 形势与挑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目 标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补短强弱,狠 抓落地见效,以示范带的率先突破,辐射带动全市乡村实现全 域美丽蝶变,奋力开创*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 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 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市委、市政府 立足市情、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落实全面振兴部署的 先行棋和突破口。自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各区县、各部门积极 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参与,示范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 效,一批规划起点高、产业特色明、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片区初 步显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持续增强。在*片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正吸引着越 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在*河流域,绿色生态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 显;在*故里,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可以 说,一幅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动人画卷正在*大地上徐 徐展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 项。一些地方对示范带建设的战略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将其 等同于一般的项目建设,缺乏系统性谋划和全局性考量;部分 区域的产业培育仍停留在“小而散”的层面,产业链条短,品 牌不响亮,联农带农机制不够紧密;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盆 景”现象,示范点之外的区域改善不明显,“脏乱差”问题时 有反弹;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基层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综合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不 强,“沉睡”的资源资产尚未被充分激活。这些问题,既是制 约示范带“成色”的关键,也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瓶颈。解 决这些问题,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 措。下面,围绕坚持补短强弱、狠抓落地见效,以“带”的突 破引领“面”的提升,我讲四点意见。 一、聚焦产业兴旺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 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示范带建设必须把构建现代乡村 产业体系摆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推动乡村产业 全链条升级,让农村的经济“活”起来,让农民的口 袋“鼓”起来。 (一)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乡村产业发展的 出路在“特”和“优”。要深入践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 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发展思路,对示范带沿线的自然禀 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进行再梳理、再评估,精准定位主导 产业。在农业基础好的区域,要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从追求 产量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积极培育以*中药材、*精品果 蔬、*生态畜禽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在全省乃 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字号农产品品牌。在靠近城镇、交通便 利的区域,要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业,支持建设产地 初加工、精深加工设施,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要构建覆 盖城乡的冷链物流骨干网络,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 公里”和“最先一公里”,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二)要深化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要跳出农业 抓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示范带内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景 观和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开发一批集农业观光、 农事体验、康养度假、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 产品。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 建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体验”的转变。同 时,要积极培育乡村服务业,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发 展农村电商、数字农业、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 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多非农就业岗位。 (三)完善利益联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发展的 最终目的是富裕农民。在推进产业项目时,必须把保障农民利 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前置条件。要健全和推广“龙头企业+合 作社+农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紧密的联农带农机 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 股,成为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牵 头兴办实体、提供服务,确保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中不“缺 位”,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 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 们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自身奋斗实现增收致富。 二、聚焦生态宜居绘就乡村全域蝶变的美丽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示范带建设不 仅要实现产业强、农民富,更要实现生态美、环境优。必须坚 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提升美 丽乡村的整体风貌,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一)深化环境整治,建设干净整洁新家园。要持续深入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坚决打好农村“厕所革 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三大战役”。农村改厕 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建设与管护并举,确保改一个、成一 个、用好一个。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 模式,优先在人口集中、环境敏感的区域建设处理设施,确保 处理达标、长效运行。垃圾治理要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 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引导村民养成垃 圾分类的良好习惯。通过系统治理,彻底改变农村环境的“旧 面貌”,实现村庄的干净、整洁、有序。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基础设施是乡村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深入推进“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 动,在村庄内外、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植树增绿,打造推窗见 绿、出门进园的生态景观,构筑乡村的“绿色屏障”。要大力 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建好、管好,更要护 好、运营好,加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提升道路安全水 平和通达深度,让农村公路成为服务群众出行的“民心路”、 带动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展示美丽乡村的“风景路”。要 毫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