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工作总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工作总结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共同 努力下,我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团结带 领全村干部群众,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基层 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村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现将 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我始终坚信,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 看“领头羊”。任职以来,我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和首要职责,着力建强战斗堡垒,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 织保证。 (一)强化理论武装,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 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一是坚 持带头学。我以身作则,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全年主持召开 支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撰写心得体会4篇。二是组织 系统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全村党员 干部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 例》等党内法规,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2025年,共组 织党员集中学习24次,党员参学率达到98%。三是创新形式学。 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平台,结合线下邀 请镇党校教师讲授专题党课、开展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等方 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有效提升了全村党员的政治判断 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夯实组织基础,筑牢战斗堡垒。着力提升党支部标准 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一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执 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全年召 开党员大会4次,支委会12次,讲授专题党课4次。通过严肃认 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 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中心工作,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组织 开展了“党旗在振兴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 列主题党日活动12次,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 创建等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三是加强阵地建设。 投入资金5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了党员活 动室、“三亮三比”墙等功能设施,使其成为服务党员、教育 群众的坚实阵地。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活源头活水。注重党员队伍的教 育、管理和发展。一是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标准、严格 程序,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群 体中发展党员。2025年,共发展新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 子4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搭建干事“练兵场”。 建立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设立政策宣传、民情收集、产业发展 等10个党员先锋岗,让每位党员都有岗有责,在服务群众和推 动发展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三是树立先进“风向标”。积 极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党员致富带众标兵”,并将其 先进事迹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宣传,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当 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擦亮党建品牌,彰显引领实效。通过持续有力的党建 工作,我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显著提 升。2025年,我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称号,同时被*县委评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党支部”,并 成功入选“全市乡村治理‘过硬党支部’”名单。这些荣誉的 取得,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 二、聚焦产业发展,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带领“两委”班 子,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 业,千方百计拓宽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渠道。 (一)做强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 薄弱的难题,我们深入调研论证,决定实施“造血”项目。一 是成功落地*村光伏发电与电商中心一体化项目。该项目 自2024年3月启动,于2025年6月全面建成并网发电。项目总投 资120万元,其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80万元,村集体自筹及 社会资本投入40万元。项目建成后,600千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 电站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约8万元。配套建设的电 商服务中心,成功将本村的生态大米、高山茶叶、土鸡蛋 等30余种农特产品上线销售,仅2025年下半年线上销售额就突 破200万元,村集体从中获得管理费及分红收入5万元。通过该 项目,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16万元,彻底告 别了“空壳村”的历史。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将村内闲置的旧校舍、旧仓库等资产进行统一登记、修缮改造 后,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租赁,用于开办农家乐和农产品初 加工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3万元。 (二)带动群众致富,共享发展红利。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 时,始终不忘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一是推广“*牌”高山生态茶 种植项目。依托我村的传统茶叶种植优势,我们积极引进优良 品种和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并成功注册了“*牌”商标。通 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争取上级产业扶持资 金63.55万元用于茶园改造和技术培训,全村茶叶种植面积 从280亩扩大到500亩。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茶 叶亩产值提升了15%,参与项目的80余户茶农户均年增收超 过4000元。二是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增收渠道。鼓励村民利用 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养鸡、养蜂等特色养殖业。村里积极 协调小额信贷,并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目 前,全村已发展林下养殖户25户,户均年增收约1.5万元,形成 了“山上种茶、林下养禽”的立体生态农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