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贯彻落实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县贯彻落实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贯彻落实 X 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主 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 X 省推广 X 社区治理经验现场会的精神, 全面落实 X 市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大力 度、更实举措,推动我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 台阶。刚才,X 寺社区和 X 湾工业社区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 交流发言,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探索和成果,听了很受启发。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 X经验的科学内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 一公里”。X 社区治理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 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生动体现。X 省委社会工作部将其核心要 义精炼地概括为“六个坚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 遵循。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入学习、精准把握。 第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的“主心骨”。X 经验的首要一条,就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 方面。这不仅是政治原则,更是实践法宝。要构建起“街道党工 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这样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组织体系让党的组织和工作像毛细血 管一样延伸到社会最末梢。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凝聚各方力量的领 导核心,不仅要管好党员,更要通过党建联建、共建等形式,把 辖区内的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拧成一股绳,形成“问题 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治理共同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带头调解邻里纠纷、带头认领服务 岗位,让群众时刻能看到党员的身影、感受到组织的力量。 第二,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践行“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的 服务理念。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X 经验的核心理念,就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这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工作方式,从 “我们有什么就给什么”转变为“群众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建 立健全常态化的民意收集机制,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走访、“楼 道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要善于 运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这“三张清单”工作 法,将群众碎片化的需求系统梳理为精准的服务项目,再链接辖 区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供给。从解决“爱心教室”的孩子托管难 题,到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电梯公交”模式,X 社区的成 功案例反复证明,只有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我们的“上心 事”,治理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第三,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引导“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着 办”。社区的主人是居民,基层治理的最大伟力蕴藏于人民群众 之中。X 经验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让居 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主 体”。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拓宽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议事协商是关键一环,要搭建好协商平台,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的大小事务,都能在公开、平等的沟通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要注 重培育居民自治的骨干力量,发掘那些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 的“能人”“达人”,支持他们牵头成立自治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当群众自己的事情自 己说了算、自己动手办,社区的内生动力就会被彻底激活,许多 过去看来老大难的问题,也将在群众的智慧和行动中迎刃而解。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协同,凝聚多元共治的磅礴力量。现代 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部门或社区“单打独 斗”难以为继。X 经验的突出特点,就是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社会 协同”是其中的关键变量。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特 别是扶持那些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草根”组织,支持他 们承接专业服务、组织文体活动、化解邻里矛盾,使其成为社区 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者招 募、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吸引更多有专长的专业人士、有时 间的退休职工、有热情的青年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同时,要积 极引导辖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他们通过资金支持、资源开 放、技术赋能等方式,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发展与企业 成长的良性互动。 第五,必须坚持文化聚心,打造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文化 是社区的灵魂,是凝聚人心、涵养德行、促进和谐的深层力量。 X 经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 着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的历史 文化资源,讲好社区故事,延续地域文脉,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要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社区书屋等 阵地,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社区成为居民的 精神乐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最美家 庭”“身边好人”、制定居民公约、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培育文 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区的文明程 度和居民的道德素养,构筑起和睦友善、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问效于民,树立“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最终 标尺。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最终要由群众来 评判。X 经验将“问效于民”作为检验工作成色的根本标准,建 立了以群众评价为核心的成效评估机制。要建立健全社区治理工 作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居民满意度、参与率、信访投诉量等作为 核心评价指标。要定期组织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第三方评 估、线上问卷、入户访谈等方式,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 建议。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方面,要建立问题反馈、整改、销号的 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这种“民评民议” 的评价方式,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它将倒逼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确保基层治理的成果真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