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公司后勤工会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公司后勤工会 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专题党课。就 在一个月前,全国上下刚刚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的岁月流转,足以让一个呱 呱坠地的婴儿步入耄耋之年,但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那种可 歌可泣的精神,不仅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一次次的回望 中,愈发显得厚重、清晰和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深刻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 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不仅仅是对全党全国人 民的号召,更是对我们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共产党员在 新时代坐标系中定位自我、明确方向的根本要求。今天,我想 借此机会,和咱们后勤工会党支部的同志们一起,深入探讨和 交流一个话题——在新时代的“战场”上,我们如何从那段波 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淬炼出属于我们*安居建设者 的时代风骨,熔铸出支撑我们事业发展的先锋之魂。 我们不搞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就围绕“是什么、为什么、 做什么、怎么做”这四个最朴素的问题,层层递进,谈谈我的 理解和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产生一些共鸣。 一、精神丰碑——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与本质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伟大抗战精 神,它究竟“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几句 漂亮的形容词,而是一座由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由千千 万万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所铸就的巍峨丰碑。根据提供的学习 材料,我们可以将其内核高度凝练为四个方面: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 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这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伟大抗战精神 的完整画像。 其一,爱国情怀是精神基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山 河破碎、国将不国的年代,是什么力量让无数原本素不相识的 人们——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将领,还是田间耕作的农夫;无论 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能够抛 弃党派之见、阶层之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同一场救亡图存的 洪流中?是爱国。这种爱,不是对某个政权、某个党派的狭隘 忠诚,而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血脉相连的同胞、对传承五千 年的中华文明最深沉、最炽热的眷恋。正是这种“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集体觉醒,才使得一盘散沙的近代中国以前 所未有的姿态团结起来。《大公报》当年的评论一针见 血:“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为什么?因为 大家坚信,牺牲自己,是为了换取子孙万代的独立自由。这种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是驱动一切行动 的原始动力。 其二,民族气节是精神脊梁。面对当时在装备、国力上远超 我们的日本侵略者,投降、妥协的声音从未断绝,“亡国 论”一度甚嚣尘上。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用行动给出了最 响亮的回答。从杨靖宇将军腹中只有草根树皮的壮烈牺 牲,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降的纵身一跃;从东北抗联八 位女战士“我们是中国人,死也不能玷污祖国”的最后呐 喊,到“八百壮士”孤军守土的决绝。他们所展现的,正是中 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铮铮铁骨。这种视死如 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挺直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不曾弯 曲的脊梁,宣告了任何外来强权都无法征服这片土地和这片土 地上的人民。 其三,英雄气概是精神锋芒。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必须 通过行动展现其力量。抗战精神的锋芒,就体现在那种“狭路 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上。这种气概,体现在正面战场上的 无数次惨烈会战,国民党爱国将士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铁蹄 洪流,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虽败犹荣,极大地消耗了敌人。 更体现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我们创造性地开展游击 战、地道战、麻雀战,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化作侵略者无法 逾越的死亡陷阱。这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一 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和勇气,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 的关键所在。 其四,必胜信念是精神航灯。14年抗战,何其漫长,何其艰 苦。支撑着无数先辈在暗夜中前行的,正是那份百折不挠、坚 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就是这盏航 灯最耀眼的光芒。它科学地驳斥了“速胜论”的盲目乐观 和“亡国论”的悲观投降,为全民族指明了通往胜利的正确道 路。这种信念,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源于对人民 群众磅礴伟力的无限信赖,源于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 一人间正道的坚定执着。正是这份信念,让中华民族在一次次 挫败中重新站起,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同志们,搞清楚了抗战精神“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理解 它的分量。它不是遥远的历史故事,而是一种融入了我们民族 血脉的强大精神基因。 二、时代回响——深刻领悟传承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从事着 城市建设的平凡工作,“为什么”还要如此郑重地去传承和弘 扬80年前的抗战精神?我认为,这绝非“借古喻今”的生硬比 附,而是因为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力量,恰恰是我们应对当 前挑战、开创未来的“精神利器”。其现实意义,至少体现在 三个层面。 首先,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定盘星”。当今 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时 有发生,各种“脱钩断链”“筑墙设垒”的图谋层出不穷。我 们国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 峻,遇到的打压遏制前所未有。这种形势,与当年抗战时 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氛围何其相似。越是在这种风高浪急 的时候,越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抗战精神告诉我们,任何 妄图阻碍中华民族前进脚步的势力,终将失败。那种“不畏强 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要求我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敢于 斗争、寸步不让;那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 念,激励我们在科技封锁、经济围堵面前自立自强、奋发图 强。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其次,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的“动力源”。聚焦到 我们自身。*安居建设集团作为我市重要的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 平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当前,建筑行业正处在深刻的转型 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技术迭代不断加速,传统的粗放式 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常常会遇到各 种“硬骨头”:比如*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涉及的拆迁协调工作 千头万绪;比如*保障性住房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利润 薄,但社会效益重大;再比如,公司内部的数字化转型、绿色 建造技术的推广,也面临着观念、技术、人才等多重阻碍。这 些挑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面对这 些困难,是畏缩不前,还是迎难而上?抗战精神给出了答案。 它要求我们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发 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当年我们的先辈能在 缺衣少食、武器简陋的条件下战胜强敌,今天我们拥有如此优 越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又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传承抗 战精神,就是要激发我们攻坚克难的斗志,把项目现场当 作“战场”,把技术瓶颈当作“碉堡”,一个一个去攻克。 最后,这是锤炼党员干部过硬作风的“磨刀石”。抗战时 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一个极 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 起、干在一起。延安的窑洞虽然简陋,但那里闪耀着理想主义 的光辉,吸引了无数爱国青年;敌后根据地的干部虽然清 苦,但他们与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反观我 们今天,物质条件好了,办公环境改善了,但一些同志身 上,艰苦奋斗的劲头是不是有所减弱?服务群众的意识是不是 有所淡化?敢于担当的精神是不是有所缺失?这些都是需要我 们高度警惕的。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用那段艰苦岁月来砥砺 我们的初心。它提醒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 工作必须为了人民。对于我们后勤工会党支部来说,就是要时 刻反思:我们的服务是否贴心?我们的工作是否高效?我们是 否真正把职工的冷暖放在了心上?抗战精神,就是一面镜 子,能照出我们作风上的瑕疵;它也是一块磨刀石,能磨砺我 们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锋刃。 所以说,传承抗战精神,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更 好地走向未来。它关乎国家前途,关乎事业成败,更关乎我们 每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三、使命担当——明确传承抗战精神的实践落点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我们明白了抗战精神是什么、为 什么要去传承,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做什么”——如何 将这种宏大的精神叙事,转化为我们*安居建设集团,特别是我 们后勤工会党支部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行动准则。我认 为,要将抗战精神的四个内核,与我们集团公司的发展使命和 后勤工会的岗位职责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精神传承与业务工作 的同频共振。 第一,要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转化 为“企业兴衰、我的责任”的主人翁精神。对于国家,我们是 公民;对于企业,我们是员工。爱国情怀在工作岗位上最直接 的体现,就是爱岗敬业。要把公司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 待。公司的每一个项目,每一次荣誉,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公 司的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也都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后勤 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更要带头培育这种主人翁精 神。要引导广大职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公司的平 台,公司的壮大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当公司的利益受到损 害时,要敢于站出来维护;当公司的发展需要我们加班加点 时,要能够毫无怨言地顶上去。这种“司兴我荣、司衰我 耻”的集体荣誉感,就是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精神在 今天的生动写照。 第二,要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转化 为“坚守原则、捍卫品质”的职业操守。气节,在战场上是宁 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