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县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学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安排,今天由我围
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
题,作一次领学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
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2024 年
9 月,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再次强调要以此为主线,统筹推进民族工作各项事业。这一
重要论述,为我们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指明了前进方
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将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
如何将这一“纲”领作用,转化为推动 XX 县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与大家共同学习、深入探讨。我的发言
将多谈思路举措,少谈已有成绩,旨在抛砖引玉,凝聚共识,
共同谋划我县民族团结与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在把握县情实际中找准工作切
入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
具有深邃历史逻辑、强大现实伟力与光明未来指引的重大原
创性论断。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并将其与 XX 县的发展阶段、
资源禀赋和面临的挑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这一思想
在我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从理论高度认识其根本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它强调
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
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
共同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铸牢
这一意识,就是要引导全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命
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
族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二是从历史深度认识其必然性。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
族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走向“一体共荣”的清晰脉络。
我们 XX 县的历史,正是这一宏大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千
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开发了这片沃土,
共同抵御了外来侵略,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多元文化,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挖
掘和弘扬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构筑我们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文化认同的宝贵资源。
三是从现实维度认识其紧迫性。当前,XX 县正处于转
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根据县统计局最新数据,预
计到 2025 年底,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 XX 亿元,同比增
长 6.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调整为 17.5:40.5:
42.0,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显示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
力。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 XX 元,同比增长
7%。这些数据令人振奋,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我县的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虽
有基础,但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的问
题依然突出,未能完全转化为各族群众持续增收的强大动力。
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乡镇的基础设施,如
交通、水利、信息网络等仍是短板,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
众的期盼还有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和安全感。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压力。在全球化和信
息化浪潮冲击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县宝贵的
民族传统文化,并将其创造性转化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四是从挑战角度认识
其艰巨性。我们必须正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
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四是防范化解
风险隐患的任务依然艰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尖锐,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破坏的风险始终
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不容丝毫懈怠。这些问题,
既是发展的难题,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潜在风险点。因此,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既是政治任务,更是现实需要。
二、聚焦关键领域,以务实举措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必须摒弃“空
对空”的宣传说教,避免工作上的“两张皮”,坚持问题导
向和目标导向,将其全面融入、深度嵌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下一步,我们统战部门将牵头协调,重
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深化思想引领,铸牢团结之“魂”,构筑各民族共
有精神家园
精神上、文化上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将致力
于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宣传教育体系,让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抓好“关键少数”,筑牢干部思想防线。持续将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的核心课程。计划在 2026 年上半年,
组织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专题轮训,确保党的民
族理论和政策入脑入心,提升各级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民
族工作的能力。
二是抓好“未来希望”,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联合县
教育局,全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筑基
工程”。推动相关内容全面融入思政课和各学科教学,确保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将策划举办全县中小学生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书画
展和知识竞赛,并计划利用寒暑假组织“民族团结研学营”
活动,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们县
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三是抓好“社会大众”,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
“XX 融媒”等县域主流媒体主阵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