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区交通工程建设中心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思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区交通工程建设中心 2025 年工作总结及 2026 年工作思路 2025 年以来,区交通工程建设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民生福祉、项目攻坚和效能提升,攻坚 克难,锐意进取,在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土地保障、项目 突破及成本节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荣获 区委红榜激励,充分彰显了 X 筑路者在推动“科教兴区、山 水 X”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截至 9 月底,已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 XX 亿元,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任务的 130%。 成功实现了 X 快速路二期一标高架段、X 线等 7 条道路的完 工通车;X 国道 X 段顺利获得省政府土地批复,X 国道 X 段 及 X 连接线成功入库。X 快速路二期项目的建设更是得到了 市委 X 书记的高度肯定。 一、2025年 5项亮点工作 (一)聚焦民生改善,打通“断头路”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以来,我们着力破解“断头路”畅通、“开学路”保障 等民生难题,精准施策推动“关键小事”落地。截至目前, X 街道 X 路(X 路至 X 路)、X 街道 2 号路、X 路(X 至 X) 等 7 条道路已完工通车,涉及里程约 8 公里,有效缓解了学 校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显著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该项工作荣获区委红榜提名。 (二)聚焦资金保障,创新举措破解重大项目融资难题。 X 二期快速路工程作为省市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规模大、资金需求紧。我们通过专项债创新突破,成功争 取 XX 亿元资金支持,创全市本级发债额度新高,并成为全 市唯一跳发项目,同步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与房票拖欠问 题。该项工作获区委红榜提名。市域铁路 S3 线一期工程房 票陆续到期,涉及兑付金额约 XX 亿元,其中超出概算内政 策处理费用约 XX 亿元。我们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已兑付 172 户约 X 亿元,年内力争完成全部到期房票兑付。 (三)聚焦土地要素,创新机制实现征收与建设双提速。 X 国道 X 至 X 段改建工程作为省市重点工程,由区委主要领 导挂牌领衔。自今年接手项目以来,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三 线并进”征收模式,在 30 天内高效完成 233 亩土地征收协 议签订及权属核查;仅用 72 小时便完成 168 宗地籍校核, 成为全市首个通过新政审查的交通项目。通过三级联动机制, 历时 132 天获得省政府批复,较同类项目提速 58%。在施工 准备阶段,我们提前进场搭建临时设施,并与街道紧密合作, 顺利完成 3 处关键节点的交地工作。4 月 18 日,项目成功入 库纳统,创下中交一公局在 X 项目进场最快纪录。该项目较 原计划提前 60 天完成土地保障工作,为全面施工奠定了坚 实基础。这两项工作均获得区委红榜激励。 (四)聚焦项目攻坚,“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助力重 点工程提前通车。X 快速路二期一标高架段(1845 米)与 X 线二三期(2055 米)作为我市“强城行动”的关键交通项目, 我们通过“技术攻坚+精细管理”模式,于 5 月 1 日同步实 现通车。其中,X 高架段创新应用全预制拼装技术,成功将 工期缩短 30%、碳排放降低 20%,并攻克市域铁路 S3 线交 叉施工难题;X 线则通过设计优化与施工统筹,较原计划提 前 5 个月完工,有效打通 X 中心区至 X 的交通脉络。两个项 目的通车,有效缓解了南片城区的交通拥堵,形成了可复制 的成功经验,充分展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又快又好”的示范 效应。该两项工作均荣获区委红榜激励。 (五)聚焦成本管控,实现集约化高效利用,释放交通 社会效益。通过实施项目捆绑机制,将 X 线三角地公园工程 (总投资 XX 万元、占地 6500 平方米)纳入南环线 X 隧道 工程,将 X 市 X 小学 X 校区新东路工程(总投资约 XX 万 元、占地 1755 平方米)纳入霞北路工程,从而减少项目立 项、初设、招标等流程,有效缩短前期工作时间。同时,采 用以大带小模式优化资金配置,通过共享施工资源、优化采 购渠道、统筹施工工序,实现资金集约化使用,加速民生项 目落地。针对南环线X隧道两侧连接线工程进度滞后的情况, 担当作为,主动协调各方力量,推动隧道于国庆节实现临时 通车,显著缓解 X 中心区与南部新区的交通压力,充分释放 交通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项目谋划深度不够。市政工程规划阶段对周边环 境要素的系统性评估存在缺失,包括未建立与既有建筑的间 距协调机制、缺乏与道路标高的竖向衔接论证、忽视排水系 统的承载力匹配分析。施工前期未开展地下管线综合探测、 地质条件专项勘察及交通影响评价,导致政策处理阶段出现 用地权属争议、管线迁改滞后、居民投诉激增等衍生问题, 暴露出规划阶段多专业协同不足、基础数据采集不完整、利 益相关方沟通机制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