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项目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 程项目推进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检视项目启动以来的进展与 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瓶颈,并对下一阶段的决战决 胜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昨天,我带队实地走访了 XX 区 XX 项目点、XX 区原 XX 物流旧址、XX 区原 XX 采石场等几个 关键修复地块,亲眼目睹了现场的变化,总体感受是深刻的,既 看到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 责任、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 屏障的巩固,也直接影响到我们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 战略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实施这一国家级示范工程的 极端重要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抓铁有 痕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收官。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充分认识项目推进取得的阶段性 硕果 自 2023 年项目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在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以及 XX 矿业集团等社会各界的 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示范工程项目取 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这为我们打赢最后的攻坚战奠定了坚实 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项目总体框架已经构建,资金保障坚实有力。我们的 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 6.09 亿元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生 态建设投入。在资金筹措上,我们成功争取到国家层面 3 亿元的 专项资金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期许。同时, 省、市、县三级财政积极配套,形成了强大的资金合力。更值得 肯定的是,我们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成功 吸引了包括 XX 农发行 4281 万元专项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投入, 初步形成了“中央支持、地方配套、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 障格局。这种多渠道、市场化的资金运作模式,为项目的可持续 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 其次,工程建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生态面貌初步改观。按 照《XX 市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行动计划》的部署,到 2025 年底, 我们要完成 494 公顷的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任务。截至目前, 我们已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 450 公顷,总体工程进度超过 90%,为年底全面完成任务打下了决定性基础。从我昨天在几个 项目点的实地调研情况看,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如今已是满眼 新绿。通过削坡覆土、植被重建、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 施,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现象显著 缓解。通过引入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动态评估,初步数据显 示,修复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指数平均值已由修复前的不足 0.2 提 升至目前的 0.65 以上,生态系统正在向良性循环方向演进。这 些变化,不仅是数据上的跃升,更是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的真实改变。 最后,综合利用路径初步探索,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我们从 项目规划之初就明确,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填坑种草”,而是 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大文章,核 心在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坚持 “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 则,在修复生态的同时,积极谋划后续产业发展。部分修复后新 增的耕地已纳入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为全市的重点项目建设提 供了用地保障。一些具备条件的区域,已经开始规划建设集生态 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生态文旅项目,探索“生态修复+文旅” 的发展新模式。比如,我们正在推动的 XX 牧业公司万头种牛繁 育基地项目,就是利用修复后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牧业,探索 “林下经济”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有益尝试。这些探索,为将生态 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点绿成金”的目标,打开了广阔空 间。 二、正视问题,精准施策,清醒把握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项目推进过程 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距离 2025 年底的最终 验收节点,时间非常紧迫,任务极其繁重。所有参建单位必须 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彻 底的“盘点”和“清零”。 第一,项目进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从全市层面看,虽 然总体进度超过九成,但部分县(区)的个别项目点进度明显滞后。 有的项目因为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施工组织不力;有的项 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技术方案调整不及时;还有 的项目在多部门协调上存在梗阻,影响了整体推进速度。这些 “短板”和“拖后腿”的项目,已经成为我们能否按时高质量完 成总任务的关键制约。 第二,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越是临近 收官,越要防止出现“抢工期、降标准”的现象。在昨天的检查 中,我发现个别地块的覆土厚度、植被选种的适宜性等方面,与 设计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暴露出我们的施工管理和过程监督 还不够精细、不够严格。同时,矿山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