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 2026 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 2026 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会议,
时机关键,意义重大。现在距离 2026 年高考仅有二百三十余天,
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备考攻坚的冲刺阶段。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
是,全面复盘和总结 2025 年的高考工作,深刻分析我们当前面
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精准部署 2026 年的高考备考战略,将责
任与压力层层传递、夯实到位,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奋力夺取
2026 年高考的全面胜利,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刚才,XX 同志代表 XX 高级中学全面回顾了 2025 年的高
考工作,并详细汇报了 2026 届高三的备考进展与后续规划,总
结客观,计划周详。XX 同志宣读了学校的《2026 届高三高考备
考方案暨高考目标责任书》,目标明确,措施具体。XX 同志代
表全体高三教师所作的表态发言,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全体将士
闻令而动、使命必达的决心与豪情。在此,我代表县教体局党组,
向过去一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教育一线的 XX 高级中学全体
教职员工,特别是高三团队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
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不足,在深刻反思中找准新方位
回顾刚刚过去的 2025 年高考,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坚定信
心,也要看到差距,保持清醒。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
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 2025 年高考工作保持了总体
平稳的态势。根据统计,2025 年我县高考参考人数为 4185 人,
本科上线总人数达到了 2393 人,本科上线率达到了 57.18%。这
个数字背后,凝聚了在座各位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心血,是大家
辛勤付出的直接体现。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 XX 学子通过高
考这座桥梁,即将迈入理想的大学殿堂,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这
是我县高中教育的成果,更是对全体高三教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
报。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
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的
高中教育质量,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与周边兄弟县区的竞争态势相比,
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份成绩单,可以说“稳中有忧”,我
们的“翻身仗”远未到可以庆功的时候。
一是优质生源的培养能力有待加强。2025 年,我县高考一
本上线率约为 15.5%,这个比例在全市范围内并不占优。高分段
考生人数不多,能够被国内顶尖“双一流”A 类高校录取的学生
更是凤毛麟角。这直接反映出我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
明显短板,如何让顶尖的学生更“尖”,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
二是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空间依然巨大。57.18%的本科上
线率,意味着仍有超过 40%的考生未能达到本科分数线。这说明
我们的教学普惠性、基础知识的巩固性还有待提高。我们必须思
考,如何在确保“塔尖”高度的同时,有效抬高“塔基”,扩大
优质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是科学备考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从备考过程来看,我
们的一些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层面,对新高考改革趋势、命
题方向、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在教学管理、
复习策略、学生心理疏导、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方面,精细化、
科学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一套能够动态适应、精准反馈、
高效运行的备考体系。
四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面对高考综合改革
的持续深化,我们的教师是否都具备了应对新课程、新教材、新
考法、新评价的能力?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真正触及了教学的核
心问题?我们的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是否能够充分激发队伍的内
生动力与创造活力?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和着力解决的现
实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召开这次会
议,就是要大家直面这些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在深刻的反思
中找准差距,在清醒的认知中明确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全县
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XX 高级中学的全体同仁,务必增强忧患意
识和责任感,把压力转化为革故鼎新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动力。
二、明确目标与路径,在科学谋划中凝聚新共识
形势逼人,挑战严峻。打赢 2026 年高考“翻身仗”,是我们
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民生承诺。我们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咬
定目标不放松,以科学的策略和务实的行动,奋力开创我县高中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教育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 XX 高
级中学提交的目标责任书,我们为 2026 年高考设定了以下刚性
目标:
第一,在上线率上,要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本科上线率
力争突破 60%,在 2025 年 57.18%的基础上稳中有升,进一步巩
固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盘。二是一本上线率必须实现质的飞跃,
力争突破 20%大关,向全市平均水平看齐,并争取超越。这是衡
量我们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在高分段上,要实现“两个跨越”。一是 600 分以上
高分段考生人数要实现倍增,力争突破 50 人大关。高分考生的
数量,是教育教学实力的最直观体现,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
为。二是顶尖高校录取要实现历史性跨越,要全力冲击国内顶尖
学府,确保“双一流”A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