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处级领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25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
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
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
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不仅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智慧的结晶,
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县级领导干部,能够第一时间学习领会
全会精神,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连日来,通过对全会
公报和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精神的反复研读和深入思考,我深刻
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更是一份饱含历
史自觉、彰显战略定力、充满为民情怀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结合 XX 县的实际情况,我将从时代背景、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的初步学习体会。
一、读懂“规划”的时代背景于变局中开新局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全会公报和《建议》的出台,深刻洞察
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作为基层干部,只有站位全
局,才能精准定位,谋定而后动。
首先,要看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当前,世界
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
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
经济复苏乏力。全会公报清醒地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复杂严峻。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的精准判断。对于 XX
县而言,这意味着我们过去依赖的某些外部市场可能不再稳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空前加大。我们必须丢掉幻想,增强忧
患意识,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地放到依靠自身力量上,在风高浪
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站稳脚跟。
其次,要看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势”。全会强
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这
一定位赋予了未来五年特殊的历史使命。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
我国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人力
资本,经济基础更加稳固。这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
气。对于 XX 县来说,国家强大的战略支撑就是我们发展的最大
机遇。无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
深入实施,都为我们这样的内陆县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
和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将国家战略的“大
势”转化为 XX 县发展的“胜势”。
再次,要看好“中国+N”新格局的“机”。在全球产业链供
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央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并非封闭的
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全会强调要“扩大
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为我们基层带来了新的启示。对于 XX 县
而言,我们或许无法直接参与国际顶尖科技竞争,但我们可以在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例如,我们的 XX
特色农产品,完全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深度融入
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也可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国内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在
全球供应链的“中国+N”格局中,扮演好“中国”这个主体内
的稳定一环。
二、解析“规划”的核心内涵于关键处落重子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理解其核心要义,找准发力点。全
会提出的十二项重大任务条条千钧,项项关键。结合 XX 县的禀
赋和短板,我认为以下三“子”是未来五年我们必须下好、下活
的关键棋。
第一,落子“科技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全会公报
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其战略支
撑作用。对于县域而言,谈科技创新绝不能好高骛远,而应立足
实际,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改造提
升传统产业。XX 县的传统制造业和农业占比较大,必须引导企
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管理系统,
实现“机器换人、数据换脑”,向“智造”和“智农”转型。另
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会明确提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