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整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暨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改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
“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对标 XX 省委、XX 市
委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前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判存在问
题,并就下一步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
市农业农村局的XX同志和XX同志分别就具体工作作了详细安
排,各乡镇(街道)也汇报了进展情况,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和美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时
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是 XX 省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学习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 XX 实践。根据
2025 年 XX 省委一号文件及《2025 年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
村建设工作要点》的明确要求,这项工作已经进入了提质增效、
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也
已到了收官交账的决胜阶段。这两项工作,一体两面、互为表里,
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市“三农”工作的核心抓手和头等大事。我们
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
首先,要深刻理解“四融一共”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四融一共”即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这五个维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精准描绘了中国式现
代化在乡村的具体形态。景村融合,不是简单的村庄美化,而是
要深度挖掘乡村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望得见
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图景。产村融合,核心在
于破解农村产业“低、小、散”的困局,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价值
链提升,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农民深度参与
并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三治融合,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内在要求,旨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善治格局,
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城乡融合,则是要打破长
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
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居民在权利、机会、
规则上的平等。而共同富裕,是所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确保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这套理论体
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为我们擘画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也为我们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次,要清醒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底色
与基石。一个环境脏乱差的村庄,不可能成为“和美乡村”;一
个连干净卫生的基本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的地方,更谈不上现代
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群众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民
生工程。从“三清二改一管护”的清洁行动,到农村“厕所革
命”,再到生活垃圾、污水的系统治理,每一步都关乎农民群众的
切身福祉,关乎农村的文明程度。特别是今年作为五年行动的收
官之年,我们的工作成效不仅要接受上级的考核验收,更要接受
人民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前期,XX 省有关部门对我市部分地区
进行了暗访,反馈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既是警示,也是鞭
策。它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短板和盲区,抓落实的韧劲和狠劲
还不够。因此,必须将人居环境整治整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将其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和衡量工作成效的“硬
标尺”,以“绣花”功夫抓好每一个细节,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最后,要准确把握当前工作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今天是
2025 年 10 月 10 日,距离年底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对照
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 个先行村、79 个省建点、91 个自
建点、1800 户改厕”等硬性指标任务,时间非常紧迫,任务极
其繁重。从刚才的汇报情况看,全市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
突出,部分乡镇(街道)还存在“前紧后松”“上热下冷”的现
象,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施工组织效率不高,资金拨付使用
不及时等问题依然存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
全市上下必须立刻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树立强烈的“交账”意
识和“冲刺”精神,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抓落实、促进度、求实
效上来,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向市委、市政府和全
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靶向施策,聚焦关键环节全力破解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
当前,我市和美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我们不能满足于点上的
“盆景”,而要追求面上的“风景”;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光鲜,而
要构建长效的机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啃“硬骨头”的决
心和勇气,精准施策,集中攻坚。
第一,聚焦整改落实,彻底根除人居环境的顽瘴痼疾。同时,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要举一反三,立即组织开展一次“拉网
式”的全域排查,重点聚焦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
垃圾清运、村容村貌等关键领域,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盆景”
式整治和“一阵风”式突击。整改成效好不好,不能只看汇报材
料和照片,要深入村组、走进农户,听群众的真实声音,看群众
的真实反映。特别是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于往年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厕所”,
要下大力气进行排查整改,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好一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