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部署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和换届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
2025 年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我镇换届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进
行系统安排。此次换届是任期由 3 年调整为 5 年后的第二个换届
周期,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
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意义尤为重
大,关系到未来五年我镇基层治理效能和发展稳定大局。下面,
我围绕三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三个在前”,打好换届工作“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
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做好
2025 年换届工作,准备是基础,前期是关键。我们必须坚持谋
划在前、研判在前、行动在前,牢牢把握换届工作的主动权,确
保起步稳、准备足、基础实。
一要情况掌握在前,绘好“立体画像”。底数清、情况明,
是确保换届顺利推进的前提。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把功夫
下在选举之前。各村(联系领导、驻村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
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所辖村
(社区)进行一轮全方位的“扫描”和“体检”。不能仅仅停留
在听汇报、看材料上,要深入党员群众中间,特别是要听取老党
员、老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困难群体的意见建议,真正
把班子运行情况、干部思想动态、党员队伍状况、群众口碑诉求、
潜在风险隐患等摸清楚、搞透彻。要像绘制“全景地图”一样,
对每个村(社区)的党组织战斗力、集体经济状况、历史遗留问
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例如低保评定、惠民政策落实等)、
可能影响换届的矛盾焦点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要建
立“一村一档”,动态更新管理,为后续精准研判和政策制定提
供最真实、最可靠的一手资料。
二要分析研判在前,开好“治理良方”。摸排是基础,研判
是关键。要对摸排上来的情况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
不能简单地堆砌材料。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根据摸排情况,
将村(社区)分为“放心村”、“一般村”、“重点村”等不同类型,
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对于“放心村”,要总结经验,巩固
良好态势,确保顺利过渡;对于“一般村”,要查找薄弱环节,
加强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对于“重点村”、“难点村”,
更要投入主要精力,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
“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和换届预案。研判的重点要放在“人”
上,既要对现任“两委”班子成员的能力素质、工作实绩、群众
基础、作风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也要注重发现和考察优秀后备
人才。研判过程要严谨细致,多角度验证,确保得出的结论经
得起推敲,提出的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为每个村
(社区)开出解决问题的“诊断药方”。
三要人才储备在前,建好“源头活水”。“为政之要,惟在得
人”。选出好班子、好干部,必须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要坚持早
发现、早培养、早储备,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行业
界限,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
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
物色人选。要积极推行“一肩挑”,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标准,
反而对人选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建立村级后备力量队伍,设立“人才库”,对有潜力、有培养
前途的年轻人才,要有意识地进行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实
践中锻炼成长,在群众中赢得认可。同时,要严格人选标准,把
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坚决把那些存
在“村霸”、涉黑涉恶、违纪违法、道德品行低劣、群众反映强
烈等问题的人挡在门外,确保储备的人选质量过硬,关键时刻能
顶得上、干得好。
二、坚持“三查三清”,筑牢换届过程“防火墙”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刻吸取一些地方破坏选举案的
教训,举一反三、正本清源,并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换届中
的违纪违规问题。换届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社会
关注度高,任何小的疏漏都可能引发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强化风
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排
查得更深入一些,把预案做得更周密一些,确保 2025 年换届工
作平稳有序、风清气正。
一要查风险隐患,清障护航保稳定。要组织开展全覆盖、无
死角的风险隐患大排查。排查内容要全面,既要关注传统的拉票
贿选、干扰破坏选举等风险点,也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新的矛
盾问题,尤其是随着任期延长、推行“一肩挑”等新情况可能带
来的新挑战。要重点排查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宗教势力是否可
能干扰换届;排查是否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或信访积案可能被引爆;
排查因干部调整、落选等可能引发的矛盾;排查网络舆情风险,
防止不实信息传播发酵。对排查出的风险点,要建立台账,明确
风险等级、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对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要加强
预判、做好预案,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反应敏锐、抓早抓
小,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诉求
问题,如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