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国投集团进一步深化
国企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市国投集团进一步深
化国企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意义重大,恰逢其时。这既是一
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决策宣贯会,更是一次明确任务、压
实责任的战前动员会。刚才,集团董事长*同志全面解读了改革
实施方案,蓝图已经绘就,目标非常明确。下面,我结合市
委、市政府的战略考量和对集团未来发展的期望,讲三点意
见。
一、认清时代大势,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深化改革的极
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节点。从宏观
层面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
五五”发展的起步之年。国家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国有企业的功
能定位、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始
于2023年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
要取得明显成效,这为我们的改革工作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和
任务书。
从区域发展看,*市正处于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动能转换
的关键攻坚期。“十五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规划了一系列
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迫切需要一个实力雄厚、
功能强大、运作高效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来发挥主力军和
稳定器作用。*市国投集团自组建以来,在支持城市建设、服务
实体经济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成为我市
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
国内一流的标杆国投公司相比,与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战略使
命相比,集团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集团自身看,随
着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过去依赖政策红利和传统业务模式的
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集团内部一些
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主责主业不够聚焦,部分业务
板块“大而不强”,同质化竞争和资源内耗现象依然存在;法
人层级过多,管理链条过长,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市场化经营
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
增能减”的机制还没有真正硬化落地;部分子公司的盈利能力
偏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压力巨大。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
问题,也是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深化改革不是一
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不改
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慢了,就会被时代淘汰。面对千帆竞
发、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态势,我们等不起,也慢不得。集团
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
署上来,以“二次创业”的决心和“脱胎换骨”的勇气,坚定
不移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为集团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二、聚焦关键任务,勇于攻坚克难,精准把握深化改革的主
攻方向与核心举措
本次改革方案是经过反复酝酿、科学论证的,其核心要义在
于推动集团从传统的“融资平台”向现代化的“产业投资运营
集团”深度转型。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变革。各项工
作必须纲举目张,找准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第一,以实体化转型为根本方向,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实
体化转型是本轮改革的灵魂。其核心是摆脱对政府项目和土地
开发的路径依赖,真正成为一个在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自我
造血、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实体。这要求集团必须做好“聚
焦、优化、培育”三篇文章。一要聚焦主责主业。要明确界定
集团的核心功能是“国有资本运营”和“城市产业投资”。必
须对现有业务板块进行系统梳理和战略评估,坚决退出不具备
竞争优势、不符合发展方向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即
所谓的“两非”剥离。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优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公共服务、新兴产业投资、数字经济等核心业务板块。
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的国投公司,正是通过“瘦身健体”,聚焦
一到两个核心产业,才实现了从“巨无霸”到“行业领头
羊”的华丽转身。二要优化资源配置。要通过市场化的方
式,对旗下资产进行盘活、整合与优化。推动资本、技术、人
才等要素向优势产业、核心企业和有潜力的项目集中。特别是
在产业投资领域,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直投+基金”等
多元化投资模式,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链进行布局,通过股权
投资、并购重组等手段,获取优质资产,导入新兴产业,发挥
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三要培育数字动能。实体化转型
离不开数字化赋能。集团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
程,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借鉴国内先进案例,推动“智慧城
建”“智慧水务”“智慧园区”等项目建设,利用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传统业务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力争到2027年,集团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体化运
营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二,以整合重组为关键抓手,激发组织运营新活力。组织
架构是战略落地的保障。本轮改革的重点难点之一,就是二级
企业的整合重组。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归大堆”“翻牌
子”,而是一场深刻的化学反应,旨在打破内部壁垒,实现业
务协同和规模效应。一要科学规划,稳妥推进。整合重组涉及
面广、程序复杂,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要成立专项工作组,对
各涉改企业的资产、债务、人员、业务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
审计评估和尽职调查。要制定细致的股权划转、资产交割、人
员安置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整个过程要依法
合规,公开透明,确保国有资产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