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区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区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 德育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代表、社区工作者朋 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对 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齐聚一堂,召开*区2025年下半年中小 学德育工作推进会议。首先,我谨代表区教育局,向长期以来 辛勤耕耘在德育工作第一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 全体教育同仁,向给予我们无限信任与支持的各位家长朋 友,以及与我们携手共育、共建和谐社区的各位社区工作者 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回顾与展望,是总结与部 署。2025年已经走过了大半,回首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 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德育工 作稳步推进,亮点纷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欣喜地看 到,全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体系愈发完善,育人渠道不断拓 宽,德育实效持续增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 程,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长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 战,我们的德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以更 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合力去攻坚克难。今天的会 议,既是一次“复盘会”,也是一次“加油会”,更是一 次“动员会”。我们就是要聚焦重点,凝聚共识,明确下半年 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和“突破 口”,共同擘画*区德育工作的新蓝图。下面,我将重点围 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家访 工作机制与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与测评”这四个方面,与同 志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深化融合,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建起 来”到“强起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 而喻。上半年,我区各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 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学段衔接、内容递进的课 程体系。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体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课程拼 接,而是一场深刻的育人模式变革。下半年,我们的目标是推 动这项工作从“建起来”的物理整合,迈向“强起来”的化学 聚变。 第一,要着力建强“思政小课堂”,提升课堂育人主渠道的 吸引力与感染力。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彻底摒弃 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国家层面早已为我 们指明了方向,例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 会”的成立,以及“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上云课 堂”三位一体模式的推广,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半年,我区将重点推动跨学段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 动,组织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骨干教师,围绕“爱 国”“诚信”“法治”等同一主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 知特点,设计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案。我们要鼓励教 师们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把抽象的道理融入生 动的故事,把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评 选一批区级“思政金课”,树立一批“学生最喜爱的思政教 师”,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第二,要倾力打造“社会大课堂”,拓展实践育人大平台的 广度与深度。思政教育的根脉在社会,生命力在实践。我们必 须打破校园的围墙,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天地。正如相关 教育研究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内容需要与实践紧密结 合,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各校要主动与社区、企事业单位、 各类场馆建立稳定的共建关系。比如,*小学的“社区小管 家”项目,让孩子们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中学的“寻访身 边劳动模范”活动,让学生在与一线工人的对话中感悟工匠精 神。这些都是“社会大课堂”的生动实践。下半年,我们要将 这种实践制度化、课程化,建立我区统一的“德育实践基地资 源库”,将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示 范点等都纳进来,让学生在行走中观察,在参与中思考,在奉 献中成长。 第三,要全力用好“网络云课堂”,抢占信息时代育人新阵 地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互联网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生活、交往 的主要空间,也必然是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我们不能谈网色 变,更不能被动应对。一些前沿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已经集成了 思政资源库和线上主题教育功能,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借 鉴。我们要加快建设*区中小学德育资源云平台,汇聚优质思政 课件、红色影音资料、榜样人物事迹等,实现全区共享。同 时,要创新线上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网络升旗仪式”“云端 主题班会”“线上时事评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 网络信息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培养清朗的网络素养。 二、铸魂育人,赓续血脉:让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 育“活”起来、“亮”起来 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是为青 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一环。我区的红色资源丰 富,这是我们开展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一些研究也警 示我们,如果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与时代脱节,就可能导致学 生“审美疲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让红色基因 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首先,要推动内容呈现的“时代化”,让红色故事与当代青 年同频共振。爱国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具体、生动、富 有时代气息的情感。正如相关研究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 内容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要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 事”,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相结合。讲革命先烈,不仅要讲 他们视死如归的豪情,也要讲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憧 憬,让他们从历史的“符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讲国 家发展,不仅要讲“大国重器”的辉煌成就,也要讲背后科研 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让学生明白伟大源于平凡。 我们要鼓励教师们深入挖掘校史、地方史中的红色元素,让学 生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榜样就在眼前。 其次,要推动体验方式的“沉浸化”,让红色精神在深度参 与中内化于心。“听过”不等于“懂得”,“知道”不等 于“认同”。我们要变“静态参观”为“动态体验”。例 如,*学校组织学生排演红色课本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扮演 一个小英雄,在揣摩角色、背诵台词的过程中,与历史人物进 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学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数字化 研学项目,学生们利用VR技术体验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再 结合历史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其效果远胜于单纯的课堂说教。 下半年,我区将举办首届中小学“红色故事我来讲”大 赛、“红色经典我来演”艺术节,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制作一 批本地红色史迹的线上导览图,打造“永不落幕的红色教育基 地”,让红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