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局2025年工作总结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
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
重。然而,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
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
焦主责主业,积极担当作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
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党建领航定向,强化使命担当,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我局始终将其摆
在首位,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
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深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我
局制定并严格落实年度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将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让干部职
工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领会其中的精髓要义;邀请专家学者开
展辅导报告,为大家答疑解惑,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组织研讨交流活动,鼓励
干部职工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通过这些形式多
样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
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工信领域不折不扣落地生根。
(二)夯实组织基础,打造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
基础。我局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
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
课,让党员干部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认真组织召开组织生活
会和民主评议党员,让党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红脸出汗、排毒治病,不断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
动、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激发党员干部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推进从严治党,营造清风正气。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
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我局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行
全面排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深入开展警示教
育,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
腐败的危害性,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
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聚焦核心任务,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向好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局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加强经
济运行监测调度,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动工业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
态势。
(一)工业运行稳健,主要指标合理增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是做好工业
经济工作的前提。我局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运行情况,建立健
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等关键指标的分
析研判,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全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原
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应对了各类风险冲击。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显著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工业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关键。我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大对关键
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
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
引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实施重点技改项目*项,完成投资*亿元,推动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新增国家
级绿色工厂*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
基础。
(三)产业集群培育,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我局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制定并实施产业集群培
育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发展
环境。新增(或提升)省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个,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进一步增
强。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
本,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成长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我
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
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创新
活力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我局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
动,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
竞争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企业
建设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家,为企业开展技术研
发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
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局围绕重点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面向
全国征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方案和团队,吸引了一批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参与。在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电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
果,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与
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
于工业经济发展。
(三)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局深入推进“工赋[本地名称]”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
创新发展,培育标杆工厂、典型场景*个,为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
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四、优化企业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优化企业服务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局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精准施策,纾困解难,全力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助力企业减负增效。政策的有效落实是企业发展的
重要支撑。我局全面梳理并宣传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利用信息化平台
推动“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红利。全年为市场主体减
负(包括退税减税、降费等)预计超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建立企
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为企业提
供精准的政策服务。
(二)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全力助力企业前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