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分局2025年及十四五时期
工作总结和2026年及十五五时期工作要点
根据要求,现将我局2025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和2026年及“十五五”时期工
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2025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健机制、优规划,夯实生态保护制度根基。坚持“制度先行、规划引
领”,构建全域覆盖、权责明晰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
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
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三级责任机制,形成生态保护“一盘棋”格
局。科学编制并印发《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
划(2021—2025年)》等核心规划,配套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
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市推进方案》等42项专项工作方案。
(二)治污染、护环境,推动生态质量持续向好。一是守护一方秀水。严格落
实河(湖)长制,以大盈江、龙川江及重点水库为核心,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护
岸、水源涵养等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改善。“十四
五”期间,3个国控、5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类及以上标准,县级以上集中
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100%,群众饮水安全得到绝对保障。二是守护一
片蓝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清单式”关停拆除无环保措施的小砖瓦窑厂123座;强
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对全市建筑工地开展“拉网式”检查350个次,督促落实“六个
百分百”防尘措施;加强移动源监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452台,构建
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机制。“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
达99.7%、100%、98.3%、100%、99.7%,昼夜噪声达标率保持100%,群众“蓝
天幸福感”持续提升。三是守护一方净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市推进项目,治
理率从68.4%提升至85.44%,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体
系;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完成18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排查整治,严格危险废
物全过程监管;推动规模化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X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结果实现“从轻微变差到持续稳定、逐步向
好”的转变,2021年为“轻微变差”,2022年“保持稳定”,2023年“轻微变好”,2024年“保
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基本面持续巩固。
(三)深改革、求突破,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
改革部署,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时
间节点与成果要求。“十四五”期间承担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6项(“制定改革方案
类”4项、“推动举措落实类”2项),截至2025年底,针对X市级未出台政策的3项改革
任务,X市已率先开展调研与方案起草,其余3项按要求推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四)抓修复、树品牌,筑牢高黎贡山生态屏障。以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
护为核心,统筹生态修复与品牌打造。配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资源
所开展专题调研,协助制作生态保护宣传片、整理典型案例,推动X入选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首个中国区域案例,成果在COP15大会展示并
向世界推广“经验”。制定《市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反馈问题整改方
案》,27个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2024年11月完成《市人民政府关于高黎贡山地
区“贴边开发、贴线开发”调查评估报告》,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五)强监管、优服务,实现执法与服务双赋能。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模式,结合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十四五”期间累计出动监察人员1480余人次,立
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0件,处罚金额910余万元;畅通投诉渠道,办结群众环境
诉求763件,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落实“一线工作法”,成立“企业服务团”,帮扶企
业130余家次;高效办理环评审批,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643个、环评文件审
批127个,审核确定212个项目环评执行标准。累计获取监测数据9.3万个,编制监测
报告254份,及时发布环境质量公报,为污染防治与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
(六)压责任、促闭环,抓实督察整改工作。将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
民生工程,构建“全流程管控、全链条闭环”机制。2021—2025年,累计接收中央及
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56个、交办投诉举报件55件,截至目前,94个问题
已完成整改,17个问题按时序推进。建立“整改台账—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验收销
号”流程,将整改成效与日常生态治理结合,确保问题整改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七)创示范、固成果,推动生态文明提档升级。2022年2月启动国家生态
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立专项专班,编制完成《X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
划(2021—2035年)》及申报材料,聘请省环科院提供技术指导;2025年参与创建
与复核预审会议,积累宝贵经验。严格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
设管理规程》,完成复核评估材料报送,持续探索生态优势转化路径。
(八)广宣传、聚共识,营造全民共治共享氛围。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
者”为主线,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节
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生态公益短信20万余条、环
保购物袋8万余个。推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引导公众从“旁观
者”转变为“参与者”,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保护大格局。
(九)谋项目、争资金,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支撑。聚焦环境污染防治、
水环境治理、重金属土壤修复等领域,谋划储备生态环保项目。“十四五”期间,成功
申报10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累计争取专项资金6258.66万元,为X生态环境保护与
污染防治攻坚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二、2026年及“十五五”时期工作要点
(一)以规划编制为引领,构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蓝图。以科学规划引领
高质量发展,编制《X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生态保护全面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