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汇编(5篇)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
*县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
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
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深入一线察民
情、聚焦痛点谋实策、真抓实干求实效,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扎实推进民
生保障走深走实,切实纾民忧、暖民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建设新篇章。
倾心察民情,深入一线感知民生冷暖。“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
下。”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才能摸准民生脉动、感知百姓冷暖,为精准
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五五”规划窗口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以“身
入心至”的姿态,把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作为履职之本。要“沉浸式”走访,带着问题
走进居民家中、融入社区院落,与群众促膝谈心,将诉求困难详细记录,建立详
实“民情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多渠道”纳言,既用好政务APP、民情热线
等线上渠道,也在社区设置意见箱、召开议事会,邀请群众共商共议,从家长里短
中捕捉共性诉求。更要“系统性”建档,对社情民意按领域分类,厘清“立即办”的当
务之急与“逐步推”的长远需求,界定个性与共性问题,形成清晰的民情清单,为后
续精准施策、高效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扎实的民情调研、科学的分析梳理,真
正把“民生冷暖”转化为“治理清单”,让每项决策顺乎民意、每项服务温暖民心。
倾力谋实策,聚焦痛点破解急难愁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
有所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干部的行动号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十五五”民
生目标为牵引,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勇
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坚持精准把脉、靶向
施治,面对管道堵塞、证件办理等即时性问题,实行“接诉即办、一次清结”,以
速度传递温度;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跨部门事项,推行“一事一策、
专班推进”机制,打通中梗阻;面对物业服务、环境整治等共性难题,则要深挖根
源、推进系统治理,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走深走实。也要善用科技
赋能治理,建设“智慧民生”平台,通过数据研判民生需求、智能匹配资源,推动
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打通民生堵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
高效便捷,以科学精准之策回应民生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责求实效,真抓实干筑牢幸福根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民生
工作,重在务实担当、贵在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坚
持实效导向,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
远的潜绩,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确保每件民生实事落地
有声、务实有效。要推动服务资源直达基层,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依托“家门
口”服务站点和“一站式”便民中心,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公共服务向社区延
伸,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同时要注重民生项目的长效运营,落实“建管用”一
体化机制,既确保设施建得好,更保障服务用得久。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
尺,建立实事办结回访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数据监测等方式,跟
踪项目实效、听取真实反馈,对运行不畅的服务及时优化,对群众新需求快速响
应。唯有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小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才
能赢得群众真信任、筑牢幸福硬根基,为绘就“十五五”民生新图景注入持久动能。
以实干担当答好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答卷
*县委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
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
时期,“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意义深远。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
干部必须以“干”字为先,勇担时代“答卷人”使命,用坚定信念、务实行动与
创新精神,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锚定政治方向,答好绝对忠诚的信仰答卷。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
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正是我们抵
御风险挑战、续写发展奇迹的“定海神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革,意识
形态斗争尖锐复杂,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唯有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
格,才能在纷繁形势中保持清醒。这要求党员干部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其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要主动投身严峻复杂的斗争实践,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锤
炼与职责使命相匹配的政治能力。无论面对何种考验,都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
权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忠诚融入血脉,确保“十
五五”规划在正确政治轨道上推进,把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激活创新引擎,答好动能转换的发展答卷。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全会对加
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战略部署,这直接决定“十五五”时期能否实现发展
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当前全球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创新已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核心力量,唯有创
新才能赢得未来。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新理念谋划
发展、用新方法破解难题。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
机、量子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攻关,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突破。更要
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落
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要求,让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通过实施战略
性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将创新这个关
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厚植为民情怀,答好共建共享的民生答卷。“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
须“坚持人民至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会明
确提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发展目标,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
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深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底色。民生连
着民心,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是凝聚民力的基石,更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要深
入基层一线,精准把握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急难愁
盼,针对性推出惠民举措。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
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在生育友好
型社会建设、银发经济发展、健康中国建设等新课题上主动作为,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办好民生实事,用看得见的
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书写人民满意的初心答卷,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
*省*市*县组织部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迈
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
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满意”作为编制谋篇的最高标准,俯下身子
察民情、打开窗子汇民智、掏心窝子解民忧,不断绘浓“十五五”规划的民生底色。
俯下身子察民情,让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民情藏在田间地头的
脚印里,躲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中。驻村书记董桂林用“蹭饭工作法”敲开村民家
门,在一碗面条里听出留守老人的牵挂、滞销特产的困境;社区网格员带着“民
情台账”逐户走访,把“加装电梯难”“停车位不足”等细碎诉求记在本上、放在心
上。“十五五”规划是饱含温度的民生承诺,是托起百姓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广
大党员干部坚持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常到田
间地头、果园庭院、工厂车间、邻里街坊中问需求,“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生意好
不好做?”“养老托幼服务能不能满足大家需要?”通过这些“家长里短”摸清政策落
实的堵点、找出民生保障的短板,按轻重缓急分类标注,实施预警管理,确保每
一项民生项目都能紧贴民生、高效推进,真正实现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
打开窗子汇民智,让规划重点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民智是破解难题
的“金钥匙”,是发展进步的“动力源”。从一名网友的“互助性养老”建议写入“十
四五”规划,到党的二十大征集超850万条建言,再到逾311.3万条网民建言涌
向“十五五”,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有效提
高了党和国家的决策水平。人民群众身处改革发展最前沿,对政策感知最真
切。唯有坚持听民声、汇民智,把蕴藏在人民中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才能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谋篇“十五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打开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