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
三季度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县市区委书
记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省重要
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市州党
委书记座谈会的部署要求,总结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的经济运行
情况,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
定信心、咬定目标,以决战姿态全力冲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
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划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刚才,*同志对前三季度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并对第
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我都同意,请大
家务必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
意见。
一、坚定信心决战决胜,确保全年目标圆满收官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
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
政府工作要求,奋力推进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
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从前三季度的数
据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6.2%,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亿元,同比增
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
指标均实现了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38500元,同比增长6.8%。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干部群众
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充分彰显了*人民不畏艰难、奋勇争先
的精神风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
与挑战。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
刻调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从内部看,部分行业增
长后劲不足,投资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一些企业生产经营
仍面临较大压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都
是摆在面前需要攻克的难关。第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收官阶
段,是决定“十四五”能否圆满收官的关键一役。时间紧
迫,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
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正视困
难,更要坚定信心。信心来自国家宏观政策的持续加力,来
自*省支点建设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更来自我们自身坚实的产
业基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干部群众昂扬的斗志。要牢固树
立“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的理
念,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冲刺第四季
度,不仅要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还要力争取得
更好结果,为“十四五”辉煌收官、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
基础。
二、聚焦三线并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构建具
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中心任务。必须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
并进”的战略思路,系统谋划,协同发力。
第一,要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材、农产品加
工、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家底,是稳增长的“压舱
石”。绝不能简单地当成“包袱”甩掉,而是要通过转型升级
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要找准方向和路径,大力推进“智改数
转”,引导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
造,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要依靠科技赋能,支
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
关键核心技术。要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创新,下大力
气改变长期以来“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局面,向精深加
工、品牌塑造、高端应用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不断提升产
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要集中资源推动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光电子信息、高
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实现换道超
车、培育新动能的主攻方向。要突出优势领域,进一步明确各
产业集群的主导方向和发展重点。要深化与*都市圈的产业协
同,主动承接其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在配套服务中寻找机
遇,在深度融合中壮大自身。要强化政策供给,针对每个优势
产业集群,研究出台更具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专项扶持政
策。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完善
专业配套设施,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真正做到建链、
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
生”的良好生态。
第三,要抢抓风口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引领
未来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
力,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创新药
等前沿领域,敢于“无中生有”、勇于“抢占赛道”。要加强
前沿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布局基础
研究和应用研究。要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如下决心建设一
批无人机起降场、低空通信网络等,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要
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工业生产等领域
率先开放一批应用场景,以市场应用带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孵
化。
三、创新思路抓手,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是*的传统优势所在,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所在。必
须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用工业化的理
念、系统化的思维、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要以“2321”工程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
度融合发展。
这个工程体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即集中力量打造粮油、
生猪2个产值达到400亿元的产业;培育壮大中药材、禽蛋、蔬
菜3个产值达到300亿元的产业;巩固提升淡水产品、茶叶2个产
值达到200亿元的产业;并且每年滚动实施100个标志性的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这项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彻底打通“市
场—加工—种养”的全链条,将*建设成为*地区重要的农产品
深加工基地和流通平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要推动*农业从根
本上摆脱“小、散、弱”的局面,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
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型升级。要确保这一宏大工程落
地见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要全面落实“链长+核心
县市+工作专班”的推进机制。7条重点产业链,分别由一名市
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负总责、亲自抓。相关的县市区和重点
园区要深度参与,承担主体责任。要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
制,在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下,实现政策、资金、土地、人才
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有效整合与精准投放。这种机制就是要改变
过去自愿“撒胡椒面”的做法,形成“攥指成拳”的合力,确
保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项目都有人管、有人抓、能落地、见成
效。
四、深化文旅融合,激活消费市场全新动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