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在*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公司上下深入贯彻“人
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高
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与核心基石。尤其自第三季度起,公司聚
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扎实推进一系列安全管理专项工
作,有效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
定。本报告旨在对前三季度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客观分析存
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
一、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
第三季度以来,公司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精细化执行,将安全
管理要求融入日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全过程,取得了一系列
积极成效。
(一)持续夯实基础管理,安全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公
司将高标准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复评审核作为年度重
点工作。为此,公司年初即召开专项启动会并印发工作方
案,将复评要求分解融入日常安全管理与生产作业流程中。在
推进过程中,公司定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对发现的问题与短
板建立台账、立行立改,为顺利通过复评验收奠定了坚实基
础。为提升全员安全管理能力,公司于年中在内部选定5家基础
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作为标杆,并组织各基层单位相关工作
人员共计280余人次,分批次赴标杆单位进行现场培训与交流。
此举措有效推广了先进经验,提升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
安标复评工作的全面达标提供了关键的人才支撑。得益于扎实
的前期准备与全员参与,在9月份进行的现场评审中,公司最终
以93.24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复评,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标准
化“一级企业”资质。这标志着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规范
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深入开展专项行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见行见效。公
司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为契机,在权属范围内组
织开展了一场全领域、全穿透、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起底、大
排查、大整治。该行动于8月份正式启动,公司下发了《关于开
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的通知》,并召开了专题动员部署会
议,明确了行动目标、重点任务与责任分工。行动开展期
间,各单位秉持“层级全穿透、场所全覆盖”的原则,对生产
经营场所进行了无死角、无盲区的拉网式风险辨识。经全面梳
理,共辨识出安全风险单元97个,其中黄色风险单元40个,蓝
色风险单元57个。依据*集团的统一要求,公司对“红橙黄
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进行了动态更新与重新划分。通
过此次排查,进一步摸清了安全风险底数,梳理出三级危险
点16个、消防重点部位13个、权属范围内出租场所1个、业务相
关方24家,以及环保风险因子127个。在全面掌握风险底数的基
础上,公司分层分级建立了详尽的安全环保风险电子地图与风
险管控措施清单,实现了风险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控。与此同
时,为确保管理制度与现场实际相匹配,公司结合风险摸底与
隐患排查情况,组织对现行的107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适用
性、全面性与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估。评估共发现27项制度存
在滞后或与现状不符等问题,需要进行修订完善。此项工作为
后续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环保制
度体系,提供了明确的问题导向和坚实基础。
(三)聚焦治本攻坚任务,本质安全能力获得系统提升。公
司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水
平的核心抓手,着力在安全理念转变、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标
准执行和安全素质提升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了主
动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深层次风险隐患的能力。截至目前,一
系列治本攻坚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已顺利完成对所有
危险化学品储存条件的专项评估工作,确保储存、使用环节符
合国家标准与规范要求。由*集团统筹支持的安全费用项目“安
全生产关键参数监测预警系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实
现了对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与异常报警。此外,消防集中
控制室建设、生产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扩容等多个技防、物防项
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公司高度重视问题的整改闭环。针
对7月份*集团安全生产督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第一
时间制定并下发了详细的整改计划与责任追究通报,明确了整
改措施、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同时,组织各基层单位认真对
照检查标准,深入开展“举一反三”式自查自纠,将同类问题
与潜在风险一并纳入整改范围,有力促进了全公司本质安全水
平的整体提升。
二、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和“零事故、零伤害”的目标,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在日常检
查和此次“雷霆行动”的深度排查中均有不同程度地暴露。
(一)部分老旧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短板亟待补齐。作为一
家拥有较长发展历史的装备制造企业,公司部分生产车间仍在
使用一批役龄较长的设备。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维护保养,但其
固有的安全设计标准与现行国家安全规范相比存在差距,构成
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源头性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
老旧车床、铣床等机械加工设备,其传动部件缺少有效的物理
防护罩或安全联锁装置,操作人员意外接触的风险较高。二是
一些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配置不足或位置不合理,在发生紧急
情况时无法确保操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第一位置快速触发。
三是个别车间的电气线路和配电箱存在老化现象,线缆绝缘性
能下降,在当前生产任务饱满、设备满负荷运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