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三季度 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县市区委书 记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X 省重 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市州党 委书记座谈会的部署要求,总结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的经济运行情 况,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 心、咬定目标,以决战姿态全力冲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 展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划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刚才,X 同志对前三季度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并对第 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我都同意,请大家 务必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决战决胜,确保全年目标圆满收官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 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 工作要求,奋力推进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 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从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全 市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 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 XX 亿元,同比增长 7.5%,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均实现了稳定 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X 元,同比增长 6.8%。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干部群众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充分 彰显了 X 人民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 与挑战。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 调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从内部看,部分行业增长后 劲不足,投资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 较大压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都是摆在面 前需要攻克的难关。第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收官阶段,是决定 “十四五”能否圆满收官的关键一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 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 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信心来自国 家宏观政策的持续加力,来自 X 省支点建设战略部署的深入实 施,更来自我们自身坚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干部群 众昂扬的斗志。要牢固树立“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 的不确定性”的理念,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 冲刺第四季度,不仅要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还要 力争取得更好结果,为“十四五”辉煌收官、为未来长远发展奠 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三线并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构建具有 X 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 心任务。必须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 的战略思路,系统谋划,协同发力。 第一,要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材、农产品加 工、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家底,是稳增长的“压舱石”。 绝不能简单地当成“包袱”甩掉,而是要通过转型升级赋予其新 的生命力。要找准方向和路径,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引导企 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 产设备、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实现从“制造”到 “智造”的跃升。要依靠科技赋能,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 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着力延长 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创新,下大力气改变长期以来“卖原料”“卖 初级产品”的局面,向精深加工、品牌塑造、高端应用等价值链 高端环节延伸,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要集中资源推动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光电子信息、高 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 X 实现换道 超车、培育新动能的主攻方向。要突出优势领域,进一步明确各 产业集群的主导方向和发展重点。要深化与 X 都市圈的产业协 同,主动承接其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在配套服务中寻找机遇, 在深度融合中壮大自身。要强化政策供给,针对每个优势产业集 群,研究出台更具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专项扶持政策。要坚 持专业化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完善专业配套设 施,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真正做到建链、延链、补链、强 链,加快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生”的良好生态。 第三,要抢抓风口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引领 未来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在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创新药等前沿领 域,敢于“无中生有”、勇于“抢占赛道”。要加强前沿技术研发,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要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如下决心建设一批无人机起降场、低 空通信网络等,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要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 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工业生产等领域率先开放一批应用场景, 以市场应用带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孵化。 三、创新思路抓手,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是 X 的传统优势所在,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所在。 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 系统化的思维、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以“2321”工程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 展。 这个工程体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即集中力量打造粮油、 生猪 2 个产值达到 XX 亿元的产业;培育壮大中药材、禽蛋、蔬 菜 3 个产值达到 XX 亿元的产业;巩固提升淡水产品、茶叶 2 个 产值达到 XX 亿元的产业;并且每年滚动实施 100 个标志性的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这项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彻底打通“市场 —加工—种养”的全链条,将 X 建设成为 X 地区重要的农产品 深加工基地和流通平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要推动 X 农业从 根本上摆脱“小、散、弱”的局面,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 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型升级。要确保这一宏大工程落地见效,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要全面落实“链长+核心县市+工作 专班”的推进机制。7 条重点产业链,分别由一名市级领导同志 担任链长,负总责、亲自抓。相关的县市区和重点园区要深度参 与,承担主体责任。要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在工作专班的统 筹协调下,实现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有效 整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