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加快山地农业现代
化进程,持续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
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按照
X 市人大常委会 2025 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
调研工作组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X 市土地总面积 185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61.4 万亩,
林地面积 224 万亩,森林覆盖率 82.51%。近年来,X 市立足资
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始终守牢粮食安全
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底线,坚定不移推进“十百千万”农业主导产
业发展(即十万亩金钗石斛、百万亩丰产竹林、千万羽生态家禽、
万吨生态水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林笋(竹
笋)、林菌(红托竹荪)、林药(金钗石斛)、林禽(乌骨鸡)、生
态渔业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有效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2025 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XX 亿元、增速 3.1%,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元,同比增长 5.4%。
(一)竹笋产业
X 市竹林面积 132.8 万亩,截至目前,已培育竹笋基地 54.8
万亩,其中高产笋用林示范基地 1.6 万亩,年产楠竹笋、方竹笋
等各类竹笋 15 万吨,“X 黄金笋”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
2024 年,全市林笋采集面积达 60 余万亩,现有竹笋加工企业 5
家、农村小作坊加工厂 60 余家,产值约 XX 亿元,带动全市
16.5 万笋农人均增收 XX 元以上。
(二)金钗石斛产业
X 是中国绿色金钗石斛之乡,目前,金钗石斛仿野生种植面
积达 9.87 万亩,种植农户 6000 余户,年产鲜条 6000 余吨、鲜
花 1300 余吨,占全国金钗石斛种植面积和产量的 90%以上,“X
金钗石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培育金钗石
斛经营主体 40 余家,开发出金钗石斛酒、中药饮片、保健日化
等 15 个系列 40 余个产品。目前,正着力推进金钗石斛“食药物
质”目录审批(食药物质申报通过国家级安全评估,其他工作有
序推进),推进金钗石斛中药配方颗粒开发和生产,着力打造金
钗石斛全产业链。
(三)红托竹荪产业
培育和引进红托竹荪种植企业 5 家,建成年产能 XX 万棒的
X 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菌棒生产厂,基本实现菌棒自给自足。
2024 年推广发展红托竹荪 1500 亩,产值 XX 余万元,带动就业
900 余人;2025 年预计推广发展红托竹荪 2000 亩,截止目前,
完成种植 1260 亩,产值 XX 余万元,带动就业 800 余人。“X 红
托竹荪”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产品主要销往四川、重
庆、云南等周边省市。
(四)乌骨鸡产业
我市依托林地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行“公司+基地+
农户”和“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等经营模式,采用“林地生
态放养+原粮补饲”等养殖模式,大力发展以 X 乌骨鸡为代表
的生态家禽产业,“X 乌骨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
护认证。同时,配套完善种苗培育、成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
加工环节,使生态家禽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全市建成生态家禽种场 2 家,有林下养殖基地 10 余个,
养殖农户 3000 余户,年出栏生态家禽 500 万羽,产值 XX 亿元。
培育乌骨鸡加工企业 5 家,建成年产 30 万吨饲料加工厂、年屠
宰 1000 万羽屠宰加工厂、年加工 10 万羽中央厨房各 1 家,建成
X 乌骨鸡 AI 智慧产业研究院,X 省 X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25
年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五)生态渔产业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产业,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
养、池塘生态养殖、流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初步形成了以草
鱼、鲤鱼、鲫鱼、鲈鱼、小龙虾等为主导品种的生态渔业产业格
局。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2.7 万亩,已建成生态渔业养殖基
地 39 个,培育生态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 21 家,养殖农户 2000
余户,带动就业 3000 余人,水产品产量 8100 吨,产值 XX 亿元。
“X 生态鱼”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正在有序推进。
二、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成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专班,明确工作
职责,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
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X 市竹笋
产业发展规划》《X 市金钗石斛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
从资金、土地、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方位
支持。预算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种苗繁育、
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
(二)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X 大学、X 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
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特色农业产业专家团队,开展
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服务。近年来,累计实施特色农
业产业科技项目 30 余项,取得科研成果 20 余项,制定地方标准
10 余个;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和“揭榜挂帅”活动,
激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累计培训农民 5 万余
人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2000 余人。
(三)培育经营主体,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
等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培育地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1 家(其中国家级 2 家,省
级 7 家,遵义市级 2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00 余家,家庭农场
200 余家。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
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4 年,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3000 元以上。
(四)推进品牌建设,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积极组织
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
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 X 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目前,全市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 50 余个,其中“X
黄金笋”“X 红托竹荪”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X 金钗
石斛”“X 乌骨鸡”获得国家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