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纪委监委深化营商环境监督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市纪委监委深化营商环境监督专 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深化营商环境监督专项行动动员部 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专项监督工作。这既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 认识的动员会,更是一次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的誓师会。优化营 商环境,事关 XX 发展的全局与长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招,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启动此次专项行动, 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深化营商环境监督的极端重要 性与紧迫性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哪里 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 建。近年来,全市上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 得了一定成效,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得到持续释放。但必须清 醒地看到,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对表企业和群众的热切期盼,我 市营商环境领域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门好进、脸 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承诺不 兑现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检查、逐利性 罚款等问题,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部分公职人员服务意识不 强、担当精神不足,存在“慵懒散、等靠要”的作风顽疾;更有甚 者,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 工程承揽等环节吃拿卡要、索贿受贿,与不法商人勾结,形成利 益共同体,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污染了政治生态。 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源在于少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政绩 观错位、权力观扭曲、法纪观淡薄。其背后隐藏的,是作风问题、 腐败问题和责任问题交织的“风腐责”顽疾。这些行为,损害的 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整个 XX 市的声誉和形象;侵 蚀的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肌体,更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可以 说,营商环境领域的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优化营商环境, 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作风建 设的重大考验。 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态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慢进亦退。如果不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大的突破,就可能在 未来的发展中错失良机、落于人后。因此,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 关必须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 治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营商环境监督,就是具体的政治监督, 就是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 向一切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亮剑,以监督的“硬举措”提升营商 环境的“软实力”,为 XX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营商环境的明显好 转、根本好转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二、聚焦核心目标,以精准有力的监督举措推动专项行动落 地见效 本次专项行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要牢固树立 “一年攻坚突破、三年显著见效、五年全面优化”的长期目标坚 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推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要明确监督治理的靶心。监督不能“大水漫灌”,必须 “精准滴灌”。要紧紧围绕影响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的痛点、 堵点、难点问题,重点聚焦信用、司法、执法、审批、监管等关 键领域。在信用环境方面,要重点监督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 民营企业账款、不兑现合法合规政策承诺等失信行为,推动“政 府有诺必践,企业有诺必果”。在司法环境方面,要坚决纠治以 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等问题,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执法环境方面,要着力整治多头 执法、重复检查、畸轻畸重、以罚代管等乱象,规范涉企行政执 法行为。在审批环境方面,要持续推动“一网通办”“办事不找 关系”等改革措施落地,监督是否存在明放暗不放、体外循环、 变相审批等问题。在监管环境方面,要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公 平监管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缺位或监管过度,营造公平统一的市 场环境。 二是要贯通监督执纪的全链条。监督的生命力在于形成闭环。 要构建“线索受理—核查处置—督办反馈—通报曝光—以案促改” 的全链条工作闭环。要畅通企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推广运用 “一码监督”等智慧监督平台让问题无处遁形。对收到的每一条 问题线索,都要建立台账、专人负责、限时办结,做到“有件必 办、有案必查”。在核查处置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严肃查 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也要为受到不实举报、 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澄清正名,保护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 查证属实的问题,要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定性 量纪执法。要强化督办反馈,将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告知企业,提 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的系统思维。查处个案不是最终目的, 推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才是根本。要把查办案件与深化改革、 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每查处一起典型案件,都要深入 剖析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查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规 定上的漏洞。要善于从个案中发现共性问题,从一个部门的问题 中发现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