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
构建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和实
践层面的不断推进,作为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和自身建设规
律的学问,中共党史党建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无疑成为最具
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在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
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
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在
致复旦大学建校 120 周年的贺信中再次提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
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包括
中共党史党建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
根本遵循和方法路径。
以知识创新夯实学术基础
知识是构成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
知识创新,就是要通过突破已有认知边界、重塑知识图谱,形成
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经验教训、国家治理逻辑的新知识、
新观点,用扎实、深入的研究成果持续创造、积淀具有学科特
色的原创性知识。
作为一门新设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知识创新需要坚
守学科主体性,明确学科边界与研究主体。其核心是研究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与自身建设规律,这一独特定位决定了其知识创新必
须立足于学科史论结合的基本特点。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要坚持
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挖掘真问题、真材料。比如,
在考察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时期外事工作的发展历程时,不能简
单套用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而应该注意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格局对中国共产党人对外关系理念有直接影
响,同时提炼出“统一战线”思维与“革命外交”观念辩证互动
的历史过程。
对中共党史党建学而言,实现知识创新的关键是要建立从材
料挖掘到知识生产的完整闭环,即“三个打通”。
一是在“打通历史与现实”中挖掘新材料。中共党史党建学
研究需要突破传统文献的局限,大范围发掘和利用地方档案、口
述史料、影音资料等一手材料。例如,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和民
间摄录的海量影像、音频资料,特别是新闻资料片、纪录片、电
视片很多都存在各级档案馆、电视台资料库、方志馆等,这些材
料的挖掘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起理解党的建设微观实践的史料基
础。
二是在“打通整体与个体”中提出新观点。以笔者关于“中
国共产党人对形势问题的感知与预判”的研究为例,此题目看似
平淡,但如果结合各类干部的日记、笔记,对干部群体思想意
识进行具体分析,剖析不同层级岗位干部对形势问题的共性与差
异,则会注意到党内干部的相关认识不仅源于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斯大林等人的经典论述,也与中国古代理学传统里关于
“形”和“势”的理解有内在关联,由此能进一步梳理出此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源流,提出更具解释力的新观点。
三是在“打通党史与党建”中创造新概念。要善于从丰富的
党的建设实践中提炼标识性概念,并通过严格的学术化提升,使
其成为具有科学性、实践感的概念资源、分析工具。
循此思路,以知识创新驱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最终是要
创新学术概念体系,构建自主学术话语。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总结
实践经验,更要通过“元理论”构建形成原创概念体系。例如,
“党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命题,需要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和实践逻辑的有机整合,构建起包含思想源流、动力机制、实践
路径、效用反馈等方面的完整理论体系。
以理论创新实现学理突破
理论创新是要通过理论框架的创新,建立新的解释逻辑链条,
展开对知识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作为一门新设一级学科,中共党
史党建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只有依托理论创新才能形成原创
的、系统的学说思想和学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