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关工委系统专题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而振奋的心情,在这里召开全县关工委
系统专题学习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传达学习纪念中国
关工委成立 35 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的崇高精神,
以及县委常委会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的最新决策部署,动
员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志愿者,统一思想、凝聚
共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我县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
发展的新篇章。
刚才,冉 XX 同志和姜 XX 同志分别传达了全国表彰大会精
神和县委 XX 书记在县委常委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XX 镇、XX
镇的同志分享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县关工委“两团”筹备组的
苟 XX 同志通报了工作进展。大家讲得都很好,内容详实,重点
突出,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下面,结合我的
参会感受和对全县工作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统一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
作的重大意义与核心精神
前不久,我有幸作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赴
京参加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 35 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
大会。这次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无比重视、对广大“五老”
和关工委工作者的深切关怀。能够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席上,
向全国同仁汇报我县创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探索与
实践,这份殊荣,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 XX 县委、县政府的
坚强领导,属于全县 28 万青少年,更属于在座各位以及全县成
千上万默默奉献的“五老”志愿者和关工委同仁们。这是中、省
关工委对我们 XX 县关工委工作的最高褒奖,是对我们创新模式
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殷切期盼。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份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县
委对此高度重视,XX 书记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
学习全国会议精神,并对全县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更高
期望。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
鞭策与加压。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必须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
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
一要深刻领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党的二
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
蓝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乎党的
事业薪火相传,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心下一代工作,本质上是
党的一项固本铸魂、立德树人的战略工程。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
的执政根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政治高度,去理解和把握
这份工作的神圣职责,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关工委工作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
二要深刻领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
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是中国关工委成立以来首个由“两
办”印发的重要文件,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
动纲领。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此次全国表彰
大会的隆重召开,以及县委常委会的专题研究,都释放出一个强
烈信号:关工委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党建工作和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为我们开展
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强大动力。
三要深刻领会荣誉激励下的奋进之心。我们要将这份荣誉转
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
要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
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要将外界的肯定内化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
攻坚克难的锐气,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以“冲刺”的姿态
谋新篇,决不辜负这份信任与重托。
二、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在新起点上审视 XX 县关心下
一代工作的成绩与挑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精心指
导下,全县关工委系统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守
正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
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
一是“党建带关建”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基础更加坚实。我
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总体布局,推
动各级党组织把关工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规划、同
部署、同考核。全县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学校、部分企业的
关工委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
络。广大“五老”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是品牌创建成果丰硕,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我们的最大亮
点,就是探索创建的“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模式。自
2021 年启动试点以来,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
参与”的原则,有效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成功解决了大量农村留
守儿童周末“看护难、作业辅导难、亲情失落”等现实问题,让
孩子们“周末有家、学业有教、生活有乐、安全有保”。截至目
前,全县已建成周末假日寄宿学校 55 所,惠及超过 15000 名留
守儿童,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解除了
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一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县一张亮丽的民生名片。同时,我们持续深
化“精神关爱、助困关爱、家教关爱、心理关爱、创业关爱”等
“五大关爱”行动。例如,“爱满 XX‘5·28’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