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询问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询问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重大民生议 题,召开专题询问会,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切 和对政府工作的有力监督。刚才,XX 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工作 汇报,各位委员、代表围绕议案决议的实施情况,提出了许多有 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也作了坦诚务实 的回应。这既是一次监督检查,更是一次共同为我市养老事业高 质量发展献计出力的现场办公会。大家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 出的建议精准可行,市政府将责成相关部门逐条梳理、认真研究、 充分吸纳,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举措抓好整改落实。 养老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 的社会问题,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自市十七届人大将 “关于进一步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确立为“一号议案”以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 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盼,对照“十四五”规划设 定的决胜目标,我们的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短板。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准确把握养老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市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对这 一挑战,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紧迫的社会课题。 从现实维度看,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是刻不容缓。根据最新测 算,预计到今年底,我市 60 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 154 万,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将接近 30%。其中,65 周岁及以上的 老年人口也已超过 XX 万,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日益凸 显。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百万家庭对优质养老服务的殷切期 盼,是整个社会必须直面并承担的责任。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多 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必答题”。 从发展维度看,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战略之举。养老 事业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新动能。一方面,完善的养老服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的“压舱石”,能够有效减轻家庭负担,释放社会活力。另一方 面,积极发展“银发经济”,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将人口 压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银发红利”。发展养老事业和产 业,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 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实践维度看,系统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 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设施 XX 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 XX 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稳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断 扩大。特别是以“XX 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为牵 引,探索出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但同 时,服务供给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短缺、产业能 级不高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进行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 规划与建设。 此次专题询问,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指明了方 向。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 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力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 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XX 心医养”社区居家 “332”服务行动为总抓手,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养老服 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 有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第一,聚焦“老有所养”,实现服务品质新提升。这是养老 服务的基础和前提。要围绕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 求,持续扩容、提质、增效。 一要做优社区居家养老。我市超过 97%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和 社区养老,这是我们服务的主战场。必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 理下沉到社区。要加快推进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确保到今年底实现功能性全覆盖,使其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的 “枢纽站”。要加密布局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日间照料中 心,特别是要大力推广惠老助餐服务,计划到 2025 年底,再新 增 XX 家区域性助餐中心和 XX 个社区助餐点,构建“一刻钟” 居家养老服务圈。同时,要加大适老化改造的政策宣传和支持力 度,今年内完成的 XX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任务要确保高 质量收官,并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推广机制。 二要发展普惠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重要的补充。要着力解 决“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要 大力发展护理型床位,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存量养老 机构进行改造升级,力争到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 过 70%。另一方面,要盘活现有资源,提高养老机构特别是护理 院的运营效率和利用率。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强化其兜底 保障功能,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 普惠型养老机构,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三要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城乡统筹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 点。必须加大对 XX 区、XX 县等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