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走出一条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走出一条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云南考察,对云南 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们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 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 面。总书记对云南文旅发展寄予厚望,强调云南旅游资源丰富, 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叮嘱我们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今 年 3 月,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进一步指出文旅产业是云南的优 势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为云南文旅产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行 动指南,坚持从云南发展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 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 牢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重要嘱托,大力发展资 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民族团结、 生态保护、对外开放等系列行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 量的合理增长,2023 年全省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 3 万亿元新台 阶,2024 年达到 3.15 万亿元。我们牢记“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 金字招牌”的重要嘱托,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 “金钥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了曲靖土瓜冲、文山六郎 城、普洱曼海村等一批乡村旅居典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 活力, 全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 600 万人,越来越多的群众 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22 年以来,全省先后实现人均纯 收入 7000 元、8500 元、1 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动态清零,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1%。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经济转 型升级的“助推器”,以文旅产业为龙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创新开发食住行、康体居、医养学等产品和业态,有效促进 消费、拉动内需。2024 年,全省接待游客 7 亿人次,其中旅居 人数近 400 万,旅游总花费达 1.14 万亿元,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 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7%。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民族团 结进步的“黏合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 线,创作推出《澜沧水长》、《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文艺精品, 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全面建成 374 个边 境幸福村,持续推进 1000 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让群众和 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其乐 融融。 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发挥比较优势,突出 自身特色,推动文旅产业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发挥比 较优势,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挖掘和用好云南丰富而独 特的文旅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文 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从比较优势看,云南风景如画, 雪山峡谷、江河湖泊、热带雨林、火山地热等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每个州市、每个县都是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石林、香格里拉、 泸沽湖等名扬天下;云南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城市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超过 98%,负氧离子含量高,温 泉、传统医药等资源富集,是避暑避寒胜地和旅居康养宝地; 云南历史厚重,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澄江化石 遗址等 6 项世界遗产,昆明市、建水县、通海县等 8 座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 以及大理古生村、丽江玉湖村、曲靖白雾村等 777 个中国传统村落,处处展现着中华文明的悠久灿烂;云南文化多 彩,长期以来,全省 26 个世居民族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积淀 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节庆、建筑、服饰、歌舞等优秀民族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从制约瓶颈看,面对人民群众文旅 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趋势,旅游产品仍以传统观 光型为主,沉浸式、互动性、体验型的产品供给还不够,仍需突 破旅游产品单一、促消费不强的瓶颈,加速向“综合消费经济” 转变。面对文旅与百业相融更加紧密的趋势,旅游与农业、工业、 商业、体育、教育、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还不够,仍需突破业态 融合广度深度不足的瓶颈,做好“文旅+”、“+文旅”跨界融合文 章。面对新兴技术催生文旅新业态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促进文旅资源开发还不够, 仍需突破科技赋能文旅发展的 瓶颈,持续深化旅游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 在云南,文旅产业地位重要,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我们必须 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 一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让文旅产业更好促进富民惠民、带动 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加强生态保护、展示云南形象,补短 板、扬优势,破瓶颈、增动力,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 象化,奋力走出一条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文旅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产业,必须坚持以促农增收为鲜 明导向,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旅游“热度”转化为民生 “温度”。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发展文 旅产业,既能促进增收,改善物质生活;又能繁荣文化,丰富精 神生活。云南作为后发地区,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艰巨,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头等 大事。走出一条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必须认真践行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文旅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 果由人民共享,回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让文旅产业更好 发挥带动增收致富和文明提升的作用。把文旅发展与培育乡村富 民产业结合起来,持续做大鲜切花、咖啡、牛油果、蓝莓、中药 材等特色产业,做精楚雄彝绣、怒江独龙毯等手工艺品,做好文 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宣传营销,大力开发独具特色、游客喜爱的 伴手礼,更好推动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乡愁”资源走向大市场、 卖出好价钱。把文旅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起来,支 持脱贫群众、乡村能人、返乡大学生通过开民宿、办餐饮、搞旅 拍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打造一批集采摘体验、美食品 鉴、电商直播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健全完善紧密稳定的利益 共同体,让企业、农民、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把文旅发展与精 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 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文明素养, 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云南各族群众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文明有礼 的良好形象,让八方来客感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