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镇 2025 年民政服务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XX 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
彻落实上级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民生保障,优化服务供给,扎
实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
2025年度民政工作的基本情况,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
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系统性规划,以期推动 XX 镇民政事业实现更
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25 年,XX 镇紧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保
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构建更为精准、高效、温暖的
社会服务体系,民生兜底保障网得到进一步织密织牢。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持续强化
社会救助体系是民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XX 镇坚持动态
化、精准化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工作机
制,确保救助资源公平、公正地惠及每一位困难群众。通过定期
入户核查、信息比对与动态跟踪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救助对
象,杜绝“错保”“漏保”现象。2025 年以来,全镇新增城乡低保
对象共计 859 户,覆盖 1942 人。其中,新增城市低保 42 户 70 人,
农村低保 817 户 1751 人。临时救助作为应急性、补充性救助手
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确认临时救助对象 32 人,累计发放临时
救助金 16.86 万元。在教育救助方面,对困难家庭学生实施全方位
帮扶,共救助低保大学生 51 人,实施“朝阳助学”项目帮扶学生
25 人,发放各类助学金合计 XX 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家庭的教育
压力,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此外,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稳步推
进,全镇特困供养人员总数达到 240 户 240 人,其基本生活标准得
到切实保障。
(二)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XX 镇将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作为重要
的民生工程。着力加强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持续开展探访
关爱服务,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定期走访,及时了解其生活状况
和实际需求。为提升集中供养能力,XX 镇敬老院经过升级改造后
正式投入运营,为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特困、低保、高龄等老年
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集中照护服务,已惠及 100 余名老人,实
现了“应入尽入”的工作目标。敬老院不仅保障了入住老人的基
本生活,还配备了基本的康复和娱乐设施,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居
住环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残疾人关爱服务精准高效
残疾人帮扶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XX 镇深入推
进助残帮扶工作,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对符合申请残
疾人“两项补贴”条件的人员,民政部门主动靠前服务,通过发送
短信、电话提醒等方式告知政策,并协助其完成申请流程。同时,
主动深入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对其中符合办
理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残疾人,主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惠
民政策不漏一人。今年以来,全镇残联系统新办理残疾人证 96 件,
为有需求的残疾人适配助听器 6 件,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
障碍改造 1 户,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未成年人保护屏障坚实筑牢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XX 镇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
护工作,全力做好流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等重点群体
的摸底排查和信息上报工作。通过详细掌握每一名困境儿童的就
学情况、家庭监护状况和基本信息,为实施针对性帮扶做好了基
础性工作。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童
样精彩·益童成长”关爱孤困儿童主题活动,组织全镇事实无人
抚养儿童参加户外拓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活动中,共向孤困儿童发
放包含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温暖包”35 个,用实际行动守护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扎实有力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
容。XX 镇着力打造“退役军人之家”,对两个“星级退役军人服
务站”进行了双拥文化阵地升级改造,营造了尊崇军人、关爱军
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镇退役
军人服务站与 XX 镇第二中学签订了校园共建协议书,定期开展
国防教育和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同时,对辖区内的烈士遗属、在
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建立常态化走访慰问机制,
在“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
生活慰问品,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切实送到退役军人和其他
优抚对象的心坎上。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XX 镇的民政服务工
作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时,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困难和瓶颈。
(一)经费保障压力较大,制约服务纵深发展
经费问题是制约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瓶颈。尽管上级
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但随着救助标准的提高、服务范围的扩大和
新增任务的涌现,现有经费保障仍显不足。部分新增工作缺乏专
项经费支持,有时甚至需要挤占其他办公经费或依赖社会捐赠,影
响了工作的可持续性。例如,在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
中,由于缺乏独立的专项资金,智能化设施改造和平台运营维护面
临较大资金缺口,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难
以足额及时到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部分民生项目的
建设进度和最终实施效果。
(二)基层工作力量薄弱,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民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