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地区网络安全工作总结
当前,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 年,
XX 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为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
作。全区网络安全态势总体平稳,但在新形势新挑战下,仍存在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XX地区网络安全工作总体情况
2025 年,XX 地区网信办牵头建立网络安全协调机制,公安、
工信、大数据等 23 个部门共同参与,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联动响应的工作格局。全年组织网络安全检查 25 次,督促整改
漏洞 107 处,推动 105 个系统完成等级保护备案。建成统一的网
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对 1.5 万余个重点网站系统实施全天候监
测,累计发现处置安全风险 10 万余起,反馈处置率 100%。开展
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覆盖群众 2 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9000
余份。组织应急演练 6 次,攻击隔离响应时间缩短至 6 分钟,漏
洞修复时间控制在 1.5 小时内。全区网络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保障不足,投入结构失衡
一是财政预算缺口较大。调查显示,超过 70%的安全主管认
为 2025 年财政预算在疫情防控后将出现缩减,而网络安全产品
和服务支出需求持续增长。2021-2025 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预计
达 1.75 万亿美元,但我区实际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限
的预算被分散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AI/ML 安全和灾难恢复等
多个领域,导致重点方向投入不足。基层单位尤其困难,部分乡
镇街道全年网络安全经费不足 5 万元,难以支撑基本防护需求。
二是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现有资金大多用于硬件采购和系统
维护,在威胁情报、攻防演练、人员培训等软性投入方面占比不
足 20%。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不同部门各自采购相似安全设备,
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单位追求"高大上"设备,忽
视实际运维能力,设备闲置率高达 30%。资金投入与风险等级不
匹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占比仅 40%,与其面临的风险严重
不符。
三是投入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网络安全投入呈现"运动式"
特征,重要活动期间集中投入,平时则大幅缩减。2025 年一季
度投入占全年预算的 45%,而四季度仅为 12%。这种脉冲式投
入无法形成持续防护能力。部分项目资金拨付延迟,平均滞后周
期达 3.2 个月,影响项目进度。预算审批流程繁琐,应急采购通
道不畅,导致安全事件响应滞后。
(二)专业人才短缺,能力素质堪忧
一是人才缺口数量巨大。2025 年全球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
480 万人,我区缺口约为 1200 人,其中高级人才缺口超过 300
人。公安、工信等关键部门空编率达 25%,部分岗位空置时间超
过 18 个月。新招录人员中,具备实战经验的不足 15%,难以满
足复杂威胁应对需求。人才流失严重,2025 年离职率达 18%,
主要流向待遇更高的互联网企业。
二是技能结构严重失衡。现有人员中,掌握云安全、AI 安
全等新技术的不足 10%,而传统边界防护技能占比过高。攻防演
练暴露出问题,红队渗透成功率高达 65%,蓝队检测率仅为
38%。应急响应能力不足,平均 MTTR 超过 8 小时,远超行业最
佳实践。安全意识培训覆盖不全,基层人员钓鱼邮件点击率高达
2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滞后。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虽已建立,但
实效不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年培训能力仅 200 人次,与实
际需求差距巨大。四届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累计培训超 1000 人次,
但留任率不足 40%。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新兴技术培训占比不
足 15%。认证体系不完善,持有 CISP、CISSP 等国际认证的人
员仅占 8%。缺乏实战化训练环境,模拟演练与真实攻击场景差
异较大。
(三)攻击威胁加剧,防护能力薄弱
一是攻击频次和危害急剧上升。2025 年全球网络犯罪成本
预计达 XX 万亿美元,较 2024 年增长 15%。我区遭受的攻击中,
勒索软件占比达 35%,较 2024 年增长 30%。86%的组织在 2024
年至少遭遇过一次网络攻击,其中28%的组织经历五次以上攻击。
政务系统成为重点目标,2025 年上半年针对政务网站的攻击达
2.3 万次,成功渗透 127 次,窃取敏感数据量超过 50GB。
二是攻击手段日趋复杂。AI 驱动的自动化攻击占比从 2024
年的 12%上升至 2025 年的 28%,攻击速度提升 3 倍。供应链攻
击成为新热点,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渗透的案例增长 40%。0day
漏洞利用窗口期缩短至平均 7 天,而我区 patch 管理周期仍长达
21 天。物联网设备成为新攻击面,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
被控事件达 560 起。钓鱼攻击精准度大幅提升,利用深度伪造技
术的钓鱼邮件识别难度增加 3 倍。
三是防护体系存在明显短板。态势感知平台覆盖虽广,但深
度分析能力不足,误报率高达 45%。终端安全防护薄弱,个人电
脑安全软件安装率仅 78%,更新及时率不足 60%。数据分类分
级工作推进缓慢,仅完成 32%的重要数据资产梳理。云安全防护
滞后,迁上政务云的系统中,仅 45%完成安全加固。移动办公带
来新风险,BYOD 设备安全管理覆盖率仅为 28%。
(四)协同机制不畅,联动效能不高
一是部门职责边界模糊。23 个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中,12
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出现问题时推诿现象严重。网信部门牵头
作用发挥不充分,统筹协调权威性不足。应急处置中,信息报送
平均延迟 2.5 小时,影响决策时效。联合检查中发现问题后,责
任认定耗时平均达 15 天,整改督促力度不够。跨部门数据共享
不足,安全情报共享率仅为 35%。
二是纵向联动效能低下。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响应时间平
均为 45 分钟,远超 6 分钟的理想目标。乡镇街道缺乏专职人员,
90%由兼职人员负责,专业度不足。社区层面基本无网络安全职
能,导致"最后一公里"失守。向上级部门请求技术支持时,响
应周期平均达 3 天。政策传导衰减明显,基层对上级文件理解偏
差率达 25%。
三是横向协同深度不够。公安、工信、大数据等部门信息共
享局限于表层,深度分析数据共享不足 20%。联合演练虽定期开
展,但场景设置单一,与实际威胁契合度不足 40%。技术支撑队
伍分散,21 家技术单位、54 名专家未形成合力,重复劳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