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 2025 年度居民小
区转供水电收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民生领域专项整治的
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居民小区转供水电环节中存在的收费不规范、
加价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消费权益,维护公
平有序的市场价格环境,我局自 2025 年下半年起,在全县范围
内组织开展了居民小区转供水电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本阶段
工作基本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以保障民生、规范市场为核心目标,严格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国家、省、市关于清理规范转
供电、转供水环节收费的系列政策文件精神,聚焦群众反映强烈
的“电费刺客”“水费加价”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
工作举措。
(一)整治工作的背景与目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居民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形成
了由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单位代收代缴水电费的模式。然而,由
于政策传导不畅、主体责任不清、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转供
环节的违规加价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增加了终端用户的经济负担,
也损害了政府惠民政策的公信力。为此,本次专项整治的核心目
标明确为:全面清理和规范转供水电环节的收费行为,坚决取缔
一切不合理加价,确保国家降价政策红利不折不扣地传导至终端
用户,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营造公平、透明、规范的水电气
消费环境。
(二)主要举措与初步成效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采取了“宣传引导、摸底排查、集中
整改、督导复查”四步走的工作方针。
在工作推进中,执法人员深入一线,对目标小区进行现场检
查。一方面,向转供电主体,主要是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详细解
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其作为收费主体的法律责任和
社会责任,要求其立即停止违规收费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核对
电网及自来水公司票据、审查内部收费记录等方式,详细了解各
小区的转供水电运营模式、收费标准及收支情况,为精准执法提
供了依据。
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第一阶段专项整治已率先在 XX 县城
区的 XX 丽景、XX 弘基、XX 和谐园、XX 山庄等 4 个大型居民
小区作为试点单位展开,覆盖转供电终端用户约 1800 户,转供
水终端用户约 2100 户。经初步核查,这 4 个小区均存在不同程
度的违规加价行为。在执法人员的督促和政策引导下,相关责任
单位均表现出积极的配合态度,承诺立即进行整改,按照“目录
销售电价+合理损耗”的原则重新核算收费标准,并在小区公告
栏、业主群等醒目位置张贴了整改告知书,对收费行为进行规范
调整。据初步统计,仅此轮试点整改,预计将为终端用户清退
不合理费用约 12 万元。这一初步成果,有效遏制了部分区域的
违规收费乱象,获得了居民群众的积极反响,为后续工作的全面
铺开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存在问题
在专项整治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对试点小区的深入排查以及
对相关案例的梳理分析,发现转供水电环节的乱象并非个案,其
背后隐藏着一些长期存在且较为普遍的深层次问题。
(一)收费标准不透明,价格构成模糊
问题主要表现为转供电主体在收取费用时,仅向用户告知一
个打包后的“综合单价”,而未按照规定在收费场所显著位置公
示目录销售电价、分摊的共用设施损耗及具体计算方式。终端用
户无法清晰了解自己消费的每一度电、每一吨水的价格构成,知
情权和选择权受到严重侵害。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居民表示对
转供水电的具体加价方式和计算依据不甚了解许多收费公示流
于形式或根本不存在,导致用户面对高额账单时“一头雾水”,
维权无门。这种价格不透明的操作模式,为各类违规加价行为提
供了滋生的温床。
(二)违规加价行为普遍,损害群众利益
这是本次整治中发现的核心问题。违规加价的方式多种多样,
极具隐蔽性。一是直接提高单价,即在政府规定的目录电价基础
上直接加上一个固定数值。二是以“服务费”“管理费”“线路维
护费”等名目变相加价,将本应计入物业管理成本的费用转嫁至
水电费中,构成重复收费、捆绑收费。三是公摊费用计算不规范,
部分转供电主体随意设定高额的损耗率,或将不属于公摊范围的
自用电、商业用电等计入居民公摊,牟取不当利益。此类问题在
全国范围内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部分地区查处的案件
中,曾有转供电主体为超过 16 万个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