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XX 书记亲自主持召开这次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调度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对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视和坚定决心。刚
才,XX 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刻,为我们下一步
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
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发展形势,深刻把握高标准农田建
设的战略意义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
安全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明确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高标准农田建
设,正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核心举措和关键支撑,是我们在资源环
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
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之策。
从全国层面看,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部署正在以前所未
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 2025 年
全国要累计建成 10.75 亿亩,并改造提升 1.05 亿亩;到 2030 年,
要累计建成 12 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目标,更
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
回顾过去,到 2020 年底,全国已经圆满完成了建成 8 亿亩高标
准农田的阶段性任务,这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央的决心是坚定的,步伐是稳健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一道可有可
无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发展全局的“必答题”。
聚焦到我们 XX 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是我们的基
础产业,耕地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十四五”以来,我们按照省、
市的统一部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投入资金
XX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 XX 万亩,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
升地力等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成绩
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县上下的心血和汗水。
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对照
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对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县的高标准
农田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
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
不到位的情况。今天我们召开这个调度会,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
把脉会诊、对症下药,动员全县上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为全方位夯
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精准破解“谋、投、建、
管、用”中的短板弱项
XX 书记刚才强调,要聚焦“谋、投、建、管、用”找准问
题、分析症结。这五个字,高度概括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链条、
全周期,是我们抓好这项工作的“纲”和“魂”。我们必须牢牢
扭住这五个关键环节,逐一审视、逐项剖析,下大力气补齐短板、
锻造长板。
第一,在“谋”字上要突出科学性和前瞻性。科学规划是项
目成功的前提。从前期的摸排情况和审计、督查反馈来看,我们
一些项目在“谋”的环节就存在先天不足。有的项目规划设计脱
离实际,对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土壤状况等基础因素研究不深
不透,图上作业、闭门造车,导致工程方案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
不匹配;有的项目公众参与度不高,在项目选址、方案设计等环
节,没有充分听取和吸收村组干部、农民群众的意见,导致项目
建成后群众不满意、不愿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必
须把规划设计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坚决杜绝“先开
工、后设计”或者“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一要坚持规划先
行。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牵头,整合利用最新的国土
空间规划、水利规划等成果,运用 GIS 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全县
永久基本农田的现状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科学确定项目建设
的区域布局、时序安排和建设标准。二要坚持开门搞设计。要建
立健全规划设计公示制度,组织设计单位、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
头,与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民代表面对面交流,把群众的智慧和
诉求融入到设计方案中,确保项目规划接地气、能落地、受欢迎。
三要坚持质量评审。严格执行项目可研、初设、施工图“三级”
审查制度,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严格把关,
从源头上杜绝“带病”方案。
第二,在“投”字上要突出多元化和高效性。资金是高标准
农田建设的“血液”。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财
政投入压力大,资金存在缺口;另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
高,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破解资金难题,
必须在“开源”和“节流”上同时下功夫。一要全力争取上级支
持。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
接,吃透政策、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争取更多的中央
和省级资金支持。二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要创新投融资模式,
研究制定激励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吸
引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
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形成“国家投、企业投、
社会投”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要强化资金监管。财政、审计部
门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建立覆盖资金拨付、使用、决算全过程的
监管体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坚决防止挤占、挪用、
套取项目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三,在“建”字上要突出高标准和高质量。工程质量是高
标准农田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