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委书记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委书记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 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这既是一次 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务实的工作推进会。文风与作风,犹如鸟之两翼、车之 双轮,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衡量我 们工作状态、执政能力、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标尺。当前,我们正处在推动全镇高质 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 重,基层治理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改文风、切实转作风,绝非 小事,而是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以自我革命的精 神,刀刃向内,深挖根源,务求实效,努力使我们的文风更加清新朴实,作风更加扎 实过硬,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下面,我结合近期的学习思考和工作实 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交流共勉。 一、深刻把握“改文风转作风”的时代内涵与紧迫要求,筑牢思想根基,增强行动 自觉 文风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立场问题。我们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 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对改文 风转作风提出的新要求,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危害,切实增强抓好这项 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深刻认识改文风转作风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 求。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作风建设,从延安整风运动反对“党八股”,到纪律规定狠 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改进文风作风的历史。优良的文风作 风,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毛泽东同志曾尖 锐指出:“党八股是藏垢纳污的东西,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习近 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我 们有些同志起草文件、撰写材料,习惯于“天下文章一大抄”,空话套话连篇,缺乏针 对性和操作性;有些同志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未能真正 深入群众、掌握实情;有些同志部署工作“上下一般粗”,照搬照抄上级文件,缺乏结 合实际的具体举措。这些不良文风作风,看似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上是背离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必须深 刻认识到,只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清新朴实的文风,践行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 的作风,才能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深刻认识改文风转作风是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 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镇发展也 面临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重挑战。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需 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科学的方法和扎实的作风。不良的文风作风,如“文山会海”、 过度留痕、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让基层干部疲于应 付,难以聚焦主责主业;空洞无物的报告、不切实际的方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贻 误发展时机;脱离群众的作风,则使我们难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无法有效化解矛 盾、凝聚共识。可以说,不彻底改掉这些顽瘴痼疾,我们就难以轻装上阵,难以有 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 气,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心思 和精力真正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开拓前 进的强大力量。 (三)深刻认识改文风转作风是提升治理效能、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 径。 文风是政风的折射,作风是形象的展示。基层党委政府的文风作风,直接关系到 各项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 心中的形象。一份语言精练、内容实在、措施具体的文件,一次深入扎实、解决问题 的调研,一场开门见山、直击要害的会议,都能让基层和群众感受到高效务实的工作 状态。反之,冗长空洞的文章、浮于表面的调研、效率低下的会议,不仅浪费行政资 源,更会损害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舆论监督无处不在,不良文 风作风更容易被放大,引发负面舆情。我们要通过改文风转作风,不断提升工作的规 范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更加科学民主,政策执行更加顺 畅有力,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树立起为民、务实、 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聚焦突出问题,深挖思想根源,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文风作风实现根本转 变 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党中央的要求,对照 人民群众的期盼,对照先进典型的榜样,深入查摆本镇、本部门以及个人在文风作风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一)聚焦文风上的“虚浮症”,着力解决“长空假”问题。 当前,一些文稿和汇 报中存在的“虚浮症”仍较突出:一是“长”,追求篇幅宏大,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重点 不清,稀释了核心内容,消耗了阅读者的精力。二是“空”,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具 体数据和案例支撑,充斥着“正确的废话”和“严谨的套话”,言之无物,隔靴搔痒。三 是“假”,习惯于“包装打磨”,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甚至弄虚作假,缺乏直面 现实的勇气。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政绩观存在偏差,认为“文章长显得重 视”、“材料厚体现工作实”,试图以文字工作量代替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