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清醒认识西方二战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清醒认识西方二战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 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 西斯国家并肩作战,为人类文明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然而,由于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学术研究、媒 体话语等方面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随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延续,西方的二战历史书写与传播逐渐产 生严重的历史真相偏差,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不少西方 学者通过选择性记忆、价值模糊化和叙事重构等隐蔽手段, 解构二战历史的客观性和整体性。具体表现为:以西方中心 主义重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叙事,贬低东方战场战略价值、 夸大西方贡献,并以现实政治需求重构历史评价标准。这对 全球二战的集体历史记忆构成了严峻挑战,我们要高度警惕 并坚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在二战史研究中的盛行。 西方中心主义主导下的历史叙事偏差长期存在。西方历 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表现,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出发点构建 二战叙事,强调欧洲战场和英美国家的主导作用,淡化甚至 否认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在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 实际贡献。二战起点界定的政治性选择是西方中心主义最显 著的体现。西方主流历史叙事将 1939 年 9 月德国入侵波兰 作为二战起点,这种起点界定方式完全抹杀了中国自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壮烈历程,也无视埃塞俄 比亚 1935 年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早期反法西斯斗争。战争叙 事框架的欧洲化,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另一集中表现。美国总 统罗斯福首次提出“二战”概念时,刻意将其与第一次世界 大战联系起来,赋予这场战争以欧美为中心的“道德连续 性”。西方学界强调二战与一战的历史连续性,却忽视其全 球反殖民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维度。西方主流叙事中极少 提及“慰安妇”、东南亚强制劳工、印度参战贡献等非西方 视角,而是构建起以欧美为主角的叙事体系。 全球史叙事中的“东方战场边缘论”成为突出问题。近 年来,全球史在西方学界成为一种趋势,试图以跨国视角重 新构建历史叙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东方战场尤其是中 国抗战的角色,仍旧被边缘化、低估甚至歪曲。“中国战场 配角论”“抗战被动论”“中缅印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附属” 等观点在西方学术界屡见不鲜。西方学界所谓主流观点错误 地认为,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是间接的,主要表现为通过与 日本的消耗战拖住了日军,损耗了其资源,从而间接帮助美 国及其他盟友取得胜利,对于改变战局的影响有限。这些错 误论断完全无视中国牵制日本陆军主力的历史事实,忽视中 国长期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战略意义。这种将中 国战场简单地归类为“边缘”的论调,削弱了中国作为反法 西斯战争独立参与者与决定性力量的历史地位,无疑是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