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建构新型安全理论的整体
图景
全球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打造一个持久和
平的世界是人类的夙愿。2022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
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提供了中国方案。2023 年 2 月,中国发
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维护
全球安全、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原则,并
提出 20 项重点合作方向、五大合作平台和机制。全球安全
倡议提出 3 年多来,中国为应对各类安全挑战、构建人类安
全共同体而积极努力。全球安全倡议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安全和外交领域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
概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共识,得到世界广泛赞同
和响应。
全球安全倡议及时、深刻回应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
景下的安全困境
习近平主席指出:“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
民幸福的生命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和安全治理出现新
动向,人类在安全方面的共同挑战更加复杂严峻。
全球安全问题凸显跨领域性、跨国性的复合态势。安全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关乎每个国家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以往,在国际社会中,安全主要指向国家安全,即国家政
权和主权的安全,属于传统安全范畴。近几年,乌克兰危
机的爆发、巴以冲突的再起等,使传统安全问题重回人们的
视野。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跨国恐怖主义、网络领域安全、
公共卫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
领域。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打破了国家、地区的界限,将世
界各国连接成一个安全共同体。
西方现实主义安全观对全球安全秩序造成严重威胁。西
方现实主义安全观在强调国家安全时,以国际社会无政府状
态为前提,强调权力基础上的国家生存,往往将国家带入
“安全困境”,即一国安全的提升以他国安全的削弱为代价,
国家在安全问题上是零和的,从而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与对抗
不可避免。近年来,个别西方大国将陈旧的现实主义遏制政
策重新搬出来,强调权力博弈与集团对抗,将许多经济、社
会、文化的因素“政治化”“武器化”,实行“脱钩”“断链”
“退群”等政策。这些举措深刻影响全球安全局势,挑起大
国间竞争与对抗,严重威胁全球安全秩序。
传统的全球安全治理难以实现对当下安全问题的有效
统筹。当前,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困境和全球安全治理赤字
持续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等
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个别西方国家重视
本国安全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治理中多方主体的安全关切以
及它们之间的平衡;重视安全治理的“俱乐部式”和小集团
的排他性,而忽视治理的包容性和效能;重视安全的主导性,
而忽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因此,传统的全球安全治理框架
难以实现对复杂多元的安全问题的有效统筹。
在现实中安全问题凸显、理论上部分国家固守西方现实
主义安全观的背景下,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有效回应了当今
世界的安全问题,是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
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科学回答。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契合
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愿望,顺应了和
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凝聚了各国减轻安全赤
字、破解安全难题的共识和力量;这一重要倡议破解了全球
安全现实中的零和思维和对抗逻辑,主张共同、综合、合作、
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为消弭国际冲突
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这一重要倡议抓住
化解全球安全挑战的关键,在整合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安全治
理路径,为进一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维护
全球安全秩序注入新动能。
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贡献和创新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即坚持共同、
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
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
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
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六个坚
持”相互支撑、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了全球安全倡议对安全
理论创新的深层逻辑和内涵基础。全球安全倡议不仅鲜明地
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入解答时代课
题;而且在安全的整体性、关联性、价值性等方面作出原
创性突破,超越了传统安全理论的基本范式。
理论范式的系统性创新:实现从以国家为中心向以人类
整体安全为视角的全球安全的重大转变。习近平主席强调:
“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才能走
出一条普遍安全之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观构成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思想主轴,也是安全理论创新的核
心意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内涵丰富,单
纯从理念的角度去理解是不够的,需要从体系或范式的角度
去进行阐释。
“共同”强调的是安全的整体性。在当今各国相互依存
的时代,共同安全阐明的是安全理论的本体性转变,即从国
家安全本位到全球安全本位的转变,强调国家安全与全球安
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享
安全,安全是不可分割的,各国要从世界整体安全出发来思
考国家安全问题,安全的整体性是全球安全的本体论特征。
“综合”强调的是安全议题的整合与统筹。针对传统安全与
非传统安全复杂交织的情形,综合安全主张对安全多元议题
进行有机统筹,不仅关注传统安全问题,而且将环境安全、
能源安全、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诸多领域的新型安全议题
纳入统筹,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以确保安全维护与安全治
理的全局性与协同性。“合作”强调在安全维护方式上的协
商与协作。合作安全反对在安全问题上的冲突性思维以及封
闭性的集团对抗方式,主张国家之间坦诚对话、求同存异、
增进战略互信,以合作促安全。“可持续”关注安全的长远
性和共生性。安全问题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长期性问题,
贯穿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须关注安全的长远未来,对安
全进行前瞻性设计,同时将安全与发展相统筹,构建发展中
的安全维护机制,从而使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真正从共存性
走向共生性。
总体来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作为全
球安全倡议的理念根基,实质上是安全理论的系统性创新。
本体论的整体性、议题上的统筹性、方式上的合作性以及前
景上的共生性,共同建构了新型安全理论的整体图景,突出
体现了安全理论从传统安全理论以国家为中心向以人类整
体安全为视角的全球安全的重大转变。这是整体性世界观的
展现,是理论范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