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以史为鉴整治“慵懒散”作风 以检为刃锻造过硬检察队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以史为鉴整治“慵懒散”作风 以检 为刃锻造过硬检察队伍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体干警大会,共同上一堂党课。 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引导全 体干警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锻造一支 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我今天讲的主题是《以史为 鉴整治“慵懒散”作风以检为刃锻造过硬检察队伍》。下面, 我将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维度,与同志们作一次深入的 交流。 一、以史为鉴,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生命线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回顾百年党史,就是一 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奋斗史。从革命战争 年代的“三大作风”,到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对主观主义、宗 派主义、党八股,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两个务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持续不断地开展整 党、整风和各类集中性教育活动,无不彰显出作风建设对于 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反复证 明,一个政党的作风,就是其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集 中体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作风问 题绝不是小事,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 到党的生死存亡。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 机关和司法机关,我们检察机关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窗口 和前沿阵地。检察队伍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司法公信力, 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影响着党和政府在 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 磅礴的自我革命力量,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不仅是 管党治党的普遍要求,更是我们检察机关履行好新时代法律 监督职责、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 择。当前,我们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忠诚可靠、敢于担当 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良作风,特别是“慵、 懒、散”等沉疴顽疾,在少数干警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它像病毒一样侵蚀着我们队伍的肌体,必须下大气力予以整 治。这种整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 的自我革命。 二、立足当下,精准透视“慵懒散”作风的现实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慵懒散’是当前干部队伍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务必下大气力解决。”结合我们检察工作 的实际,我们必须对“慵懒散”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有精准 的画像和清醒的认识。 (一)“慵”——精神懈怠,不思进取,是能力建设的 “绊脚石”。“慵”的病根在于思想上的惰性。主要表现为安 于现状,缺乏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有的同志满足于“吃老 本”,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学习 不深、研究不透,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法律 监督的趋势,存在“本领恐慌”却无动于衷。对新出台的法 律法规、司法解释“一知半解”,办案依然沿用老经验、老 办法,导致监督能力和水平停滞不前。有的同志缺乏钻研精 神,满足于办完案子,对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类案 监督要点不愿深入思考,精品意识、极致思维严重缺失。 还有的同志精神萎靡,工作“佛系”,对待任务“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满足于“大概”“差不多”,缺乏争创一流的志 气和劲头。这种“慵”病,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危害甚巨。 它直接导致我们的干警在面对新型、复杂案件时力不从心, 法律监督的精准度和力度大打折扣。根据院里 2025 年第三 季度的一项内部调研,我们发现有近 15%的员额检察官在过 去半年内,未能系统学习过一部新颁布的重点法律或司法解 释,业务知识更新明显滞后。这种精神上的“缺钙”,是锻 造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的最大障碍。 (二)“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是司法为民的 “拦路虎”。“懒”的病根在于责任心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工 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有的同志对待案件能拖就拖,办 案节奏缓慢,不注重诉讼效率,让当事人在焦急等待中消耗 对司法的信任。有的同志习惯于当“二传手”,遇到疑难复 杂问题,不是主动研究、积极破解,而是习惯性向上级请示、 向同级推诿,把责任“甩出去”。还有的同志在履行诉讼监 督职能时,满足于程序性审查,对一些深层次的违法问题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动真碰硬,监督流于形式。这 种“懒”病,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司法体验。 根据我们院 2025 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统计,全院共受理各类 案件 2850 件,结案 2679 件,结案率达到 94%。这个数字表 面看不错,但背后隐藏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的平均办案周 期为 45 天,相比去年同期延长了 8%;刑事案件的“案-件比” 高达 1:1.8,远高于 1:1.4 的优秀标准,这意味着大量的案 件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退回补充侦查或在审查起诉环 节反复“拉抽屉”,一个案件演变成多个“案号”,不仅空耗 了司法资源,更让公平正义“迟到”。我们办理的一起民事 执行监督案件,申请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判决生效两 年多未能执行,其间多次向我们反映情况,但相关承办人以 “人手紧张”“案情复杂”为由,迟迟未启动实质性监督程 序,直到院领导督办后才得以解决。这样的“懒”,伤害的 是民心,透支的是公信。 (三)“散”——纪律松弛,我行我素,是队伍形象的 “腐蚀剂”。“散”的病根在于规矩意识的淡漠。主要表现为 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行为举止自由散漫。有的同志工作时间 “踩点”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志在岗不 尽心,上班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闲聊;有的同志对 保密纪律置若罔闻,在非保密场所谈论案情,甚至将涉密文 件随意放置。还有的同志在接待群众、出庭公诉时,仪表不 整、言语不规范,损害了检察人员的职业形象。更有甚者, 对院党组的决策部署、规章制度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散”病,破坏的是我们队 伍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令行禁 止、战无不胜。如果我们内部管理松松垮垮,规章制度形同 虚设,何谈严格公正司法?**市曾通报过一起案例,一名基层 院干警因多次在工作时间处理个人事务被群众举报,造成了 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警示我们,“散”绝非个人小节, 它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足以侵蚀我们队伍的根基, 必须从严整治。 “慵懒散”作风,是阻碍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 疾,是我们必须坚决亮剑、彻底清除的毒瘤。清除它,我们 才能轻装上阵,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三、展望未来,以检为刃锻造新时代检察铁军 整治“慵懒散”作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批评和简单问 责上,必须深入肌理、固本培元,通过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和树立正确的履职导向,从根源上铲除其滋生的土壤。这其 中的关键,就是要抓实“三个管理”,用好“三个善于”。 (一)以“三个管理”为抓手,构建整治“慵懒散”的 制度闭环。“三个管理”,即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