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风险防范化解的经济学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风险防范化解的经济学思考 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也充满风险。如何防范化 解重大经济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树立底线思维,用“木桶原理”警示全 党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 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责任意识”“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 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我们 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风险提出的重要要求, 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提高科学预见能力,辨识各类风 险挑战,在大变局中赢得发展主动。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直接关联,如果这个世界都是确定性的, 那就没有风险可言。现实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横向看,全球风险上升且 难以预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原来构建 的规则在失效,秩序被打破,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从纵向看,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呈现“加速度”态势。农耕社会是“慢变 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000 年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工 业化之后,变化开始加速,进入“快变社会”,100 年就会有 大的变化。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翻 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信息社会,数字化、人工智能带来的 变化速度更快,10 年就会有不小的变化。在社会加速变化的 背景下,一般风险演变为重大风险的频次多了,演变速度也 加快了。 以系统的思维审视风险 经济系统是嵌入社会体系之中的,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 挑战增多,经济风险也随之增加。 从经济循环与风险循环的逻辑关系看,经济循环主要体 现在“支出—收入”之间的循环、“资产—负债”之间的循 环等,风险也蕴含在其中。例如,居民部门在企业部门购买 产品,企业部门收回成本、获得利润就有钱雇用劳动力,劳 动者拿到工资就有消费支出,收入和支出之间形成循环。如 果循环不畅,甚至出现严重内需不足,就会形成供需负反馈, 造成风险累积,风险累积导致的宏观效应就是储蓄与投资失 衡、供给与需求失衡。宏观经济平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 如果储蓄和投资失衡,就意味着市场没有出清,需要宏观政 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来维系这个宏观平衡条件。又如,负债形 成资产,资产收益偿还债务,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很容易出现 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贬值风险。 从风险循环联动看,当某个企业出现问题,风险外部化 之后,风险越积越多并扩散、公共化,变成公共风险,即转 化为宏观风险。一旦公共风险上升,很多企业都会感觉到压 力。风险循环因参照系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经济高速增长趋 势下,个体风险外部化下降,公共风险呈收敛趋势。而在经 济下行趋势下,个体风险外部化上升,违约增多,公共风 险呈扩散态势。 防控重大风险,首先要认识到风险循环,知道从何处下 手、解决什么问题。在风险公共化过程中如果形成了关联效 应,就要及时斩断,尽快转变预期,不要让所有企业遭受压 力。对风险循环的状态要及时作出判断,不要错过低成本防 范化解风险的机会,否则演变成危机,化解成本更高。 及时防范化解公共风险 充分认识政府在公共风险中的职责任务。政府作为公共 风险的管理者,目标是公共风险最小化。公共风险最小化可 以使宏观确定性最大化,进而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 市场交易是有风险的,比如股市有风险,人们进入市场要做 好准备。政府只要定好规则并进行监督,就可通过市场来优 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胜劣汰。但如果变成了公共风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