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在研究部署全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召开了区纪委监委专题学习会,集中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
会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
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推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
的热潮,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X落地生根。下面,我围绕贯彻落实工作,讲四点意
见。
一、深学细悟聚共识,以思想飞跃引领行动突围
学习是行动的先导,理解是落实的基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
五”时期的辉煌成就,科学谋划了“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
了根本遵循。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
前首要任务,在学深悟透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行动之舵。
(一)要抓住“关键点”,在融会贯通中提升政治站位。全会提出的“十二项重大
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必须逐条研读、逐项消化。比如,全会将“科
技自立自强”列为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监督
中就不能只盯着项目资金是否拨付到位,更要关注科研生态是否健康、人才政策是
否落地。学习不能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要结合X实际,把全会精神与区域发展短板、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挂钩,像解剖麻雀一样分析案例,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为何监督、
为谁监督”的问题。当前部分干部存在“学用脱节”现象,有的认为宏观政策与基层工
作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必须纠正。要学会从全会公报中找方向、找方法,把“国之大
者”转化为“区之要务”,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与党中央同频共振。
(二)要延伸“学习线”,在全员覆盖中凝聚奋斗合力。学习不能仅限于领导班
子,而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机关各室、派驻组、乡镇纪委要同步制定学习计
划,通过“三会一课”、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形式,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比如,针对基层纪检干部理论功底薄弱的问题,可以开展“结对帮学”活动,由机关骨
干对口辅导,用方言土话解读政策,让抽象理论变得可感可触。同时,要避免“一刀
切”,区分不同岗位特点设计学习内容:监督检查部门侧重政治监督方法论,审查调
查部门聚焦反腐新动向,派驻机构钻研行业风险防控。学习效果要看实效,不能只
看笔记厚度、会议次数,要以“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确保学出担当、学
出能力。
(三)要拓展“宣传面”,在群众参与中夯实执政根基。全会精神落地离不开群
众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当好宣传员,利用“廉洁X”微信、社区公示栏、乡村大
喇叭等阵地,以图文、短视频、方言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十五五”惠民
生政策。比如,在宣讲乡村振兴资金监管时,可以邀请村民代表参与“阳光问廉”活
动,现场提问、现场答疑,让政策从“文件纸”变成“生活账”。宣传要避免“单向灌
输”,多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沟通,针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用
具体变化说明宏观政策,让老百姓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过程中要注重收
集民意,把群众诉求转化为监督重点,形成良性循环。
(四)要构建“实践体”,在学用结合中检验学习成效。学习的价值最终体现在
行动上。我们要建立“学习—调研—监督—整改”闭环机制,把全会精神融入日常监
督。例如,围绕全会部署的“美丽中国建设”,可以开展生态环保领域专项监督,既查
违规排污企业,也督监管失职部门,用个案推动制度完善。近期我区开展的校园食
品安全整治,就是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通过联合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食
堂经费进行审计,发现并处理了3起虚报套取问题,守护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这
种以学促干的方式,让抽象政策变成了具体行动。今后每项学习都要设定可量化的
输出目标,如“推动解决X类突出问题”“建立X项长效机制”,确保学以致用。
二、监督护航促发展,以精准发力保障大局稳定
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职责。全会强调要“以强化政治监督压实各方责
任”,我们必须紧盯“十五五”规划在X的落地过程,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
监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一)要聚焦“重点领域”,防止监督泛化。全会提出的十二项重大部署,涉
及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监督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突出重
点。比如,X作为农业大区,要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紧盯惠农补贴发放、集体“三
资”管理环节,严肃查处截留挪用、优亲厚友行为。同时,针对我区文旅资源丰富的
特点,要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监督,防止“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监督要像针灸
一样精准,每个穴位都对应具体问题:对经济部门,重点查政策执行是否走样;对
民生单位,重点看群众获得感是否真实。今年我们通过专项监督,追回违规发放
的医保基金120余万元,这就是精准发力的效果。
(二)要贯通“监督链条”,打破信息孤岛。监督不是单打独斗,要建立“纪检监
察+职能部门+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比如,在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整合环
保、林业、水利等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疑似问题线索,提高监督效率。
最近我们探索的“乡村振兴项目云监管”平台,将项目审批、资金流向全部公开,群
众扫码可查,部门在线督办,实现了全程透明。此外,要加强监督环节的衔接,问
题发现后及时移交、整改、问责,形成闭环。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倒查制度漏
洞,像修水管一样,既要堵漏点,更要换老化管道。这种系统性思维,能让监督事
半功倍。
(三)要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传统听汇报、查台账的方式已难以
适应新形势,必须向“智慧监督”转型。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经验,运用GPS定位、
电子票据分析等技术,对公车使用、公务接待进行实时监控,让“四风”问题无处遁
形。在监督“关键少数”时,要建立廉政档案动态更新机制,结合信访举报、舆情监
测,绘制“干部廉洁画像”,提前预警风险。比如,某市通过分析公务消费数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