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金融_2020.06.02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金融史是现在进行时,更是将来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页 共 4页 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6月/2日/第 A07版 金融观察 金融史是现在进行时,更是将来时 为《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3》所写的序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 姜建清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1》和《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2》在面世后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 许多读者问我:为何你会对金融史和银行史感兴趣呢?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过去,银行史是让银行家警醒的学问。我们在金融史的学习与研究中,回顾银行业的兴衰成败, 剖析惊心动魄的风险案例,追思危机酿成的深层原因,进而对银行经营及风险有了更深的领悟。 与前两册一样,第三册秉承了我以往的写作风格,以币章为索引展开金融史的漫谈。有所区别的 是,第三册有了更多的冷静思考。在从微观视角研究金融个体发展及运营规律的同时,也从更开 阔和久远的历史视野来探索金融本源,思考金融从哪来、为了谁、往哪去的宗旨与目标。 我写本书的时候正是全球金融危机 10周年之际。回想 2008年那场刻骨铭心的危机,我至今 心有余悸。人们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惊涛骇浪的时刻。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 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在全球金融危机 10周年后,人们依然看到, 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没有改变,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模式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和贸 易失衡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现象愈演愈烈,债务杠杆仍居高不下。被惩罚的借 款人和债权人并没有因担心和害怕而降低其债务水平。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 247万亿 美元新高,占全球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了 318%——远超出 150%的警戒线水平。 全球过度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结构和资产价格的失衡,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单 边主义、霸权主义政策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点燃了导火索。 “头破血流”的金匠 货币超发与债务激增的根源还要从早期的金匠说起。我在文中讲到,由于金匠的获利动机, 存放金银的收据成为最早的银行券或纸币,成为银行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起源。金匠的收据演变 为银行纸币,全额准备金演变为部分准备金,金匠演变为银行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被这些富于 冒险精神的金匠创造出来了,不过风险也蕴含其中。头破血流的金匠和“断裂(rupt)”的“长凳 (bank)”给英语留下了一个生动的词语——“破产”(bankrupt)。2018年,全世界政府债务、企 业债务以及家庭和个人债务的总和已达 247万亿美元,全世界流通硬币、纸币、股票账户资金、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汇票等广义货币的总量约为 90 万亿美元。而全世界已经开采的黄金只有 18 万吨,折算约 8.6 万亿美元。这一巨大的差额,就是从 17 世纪开始由现代金匠偷偷“签发” 出来的。在货币发行完全脱离黄金储备和将国家信誉作为“储备”的现代金融时代,遭遇破产及 头破血流的是“脱锚”滥发货币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政府。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通货膨胀,我引用了许多罕见的 “通货膨胀”实物材料,介绍了各国通胀出台的历史背景,以让人加深印象。1923年,德国发行 的 1 万亿马克面值的硬币和 10 万亿马克面值的纸币,记载了纳粹登台前的奇特金融史。然而, 大面值纸币的“冠军”还轮不上德国。1946年,匈牙利发行的帕戈(Peng)更令人眩晕,其面值 是 10的 21次方,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面值的纸币。老“病”新传的故事还在继续:5000亿 面值的南斯拉夫第纳尔纸币发行于 1993 年的波黑战争时期,若加上第纳尔在之前几年的货币更 换和币值调整,最后的 1单位超级第纳尔等于 100万万亿旧第纳尔——1后面有 18个 0,几乎可 以比肩匈牙利的通货膨胀了。2009年,津巴布韦发行了 100万亿津巴布韦元面值的纸币,当年的 第 2页 共 4页 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 231万倍。近年来,资源丰富的委内瑞拉深陷通胀泥沼,2018年,其通 货膨胀率突破 1万倍。通货膨胀从表面来看是与纸币印刷机相联系的经济现象,而其背后则是错 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或政策的失误。在令人咋舌的天文通胀数字背后,真正值得我们 同情的是那些无辜人民,他们承受着无法承受之重。 反思唯利是图的华尔街金融模式 在分析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等背后原因的同时,人们还意识到当今金融业目标迷失、发展失 衡和经营异化的问题。许多贫困、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获得金融服务,被排 斥在金融体系之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1%群体的人们摄取了社会财富,留给 99% 群体的人们只有焦虑和不安。”西方金融业把逐利作为唯一追求,摒弃了以人为中心的宗旨,慢 慢见物(财富)而不见人了。在跨入 21 世纪,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反思 唯利是图的华尔街金融模式的弊病,愤怒于金融资本主义的贪婪,反对少数人群占有巨额金融财 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不均衡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人们还关注金融的扶弱济贫、共同富裕问题, 呼吁关注弱势群体,反对新形态的高利贷。人们开始重新思考金融业的初衷和使命,并将普惠金 融写在金融业的旗帜上,其目的是要求金融业回归到为人们美好生活服务的宗旨上,以确立金融 业更崇高的社会价值观。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银行业、典当业到高利贷者和金匠银行家,人类发现金融的实践功能很 早,但对资本的理论认知却很晚。经过千年的宗教禁锢,金融在狭缝中艰辛生长,受到极度抑制,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被堵塞。尽管欧洲中世纪一直在黑暗中徘徊,但金融的曙光终于在佛罗伦 萨初现。如果把意大利中世纪银行比作夏夜的璀璨星空,那么美第奇银行显然是其中最耀眼的一 颗。从 1397年建立到 1494年被其政治对手充公,美第奇银行因为三个重要人物而维系了它的百 年传奇。美第奇家族让存款人通过参与投资的方式获得分红,用巧妙的贸易来隐藏利息,从而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控股公司形式,并在世界金融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17世纪后,欧洲的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其受益者中增加了跨国公司、贸易商人和工业厂商等 新兴资产阶级,但银行的高门槛仍将众多中小企业和穷人拒之门外。在互助合作理论和实践的推 动下,近两百年后,储蓄银行终于向穷人打开大门,在存款和支付领域实现了金融普惠。合作金 融的诞生剑指更深层次的金融不公平现象,让穷人得到低成本贷款。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两大银 行体系一度与商业银行并肩成为银行的三大体系。然而,“使命漂移”现象又出现了。储蓄银行 和合作银行逐渐从扶贫济困、合作互助转向财务利润最大化,从偏向于弱势群体转向偏好富裕人 群,从支持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转向热衷于富裕客户的大额贷款,从而与普惠金融的方向渐行渐 远。 2005年,新的普惠金融观念很快在全球达成共识,因为它切中了世界的痛点。社会呼吁金融 要包容性增长,金融追求的目标并不仅是效益最大化,还有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类 幸福赋能,为实体经济服务,让更广泛的人群以负担得起的成本享受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金融 服务,并能实质性控制风险。当今金融发展面临着观念、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改变与突破,这关 系到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优化和公平,关系到金融是服务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问题。但是,普 惠金融仍走在探索与争论的过程中。争议的焦点涉及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的平衡发展,以及金 融“普”与“惠”、公平与效率平衡发展的难题。普惠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内生性,具有 因市场需求而诱导性变迁的特性,银行业复制历史上的金融普惠模式已经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前 方并没有现成可仿效的道路,现今中国蓬勃发展的小微企业贷款、微型金融、三农信贷等普惠金 融实践,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模式下的普惠金融实践,都可被视为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探索。新的 金融发展道路将在探索中完善,新的金融理论也会在实践中创新。 百年来殖民地银行的兴衰成败 在关注金融发展包容性的同时,我也将目光注视到殖民地国家的金融史。相比历史悠久的欧 美大型银行,对非洲银行史的研究一直是金融史上的薄弱一环。究其原因,早期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