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普适性问题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普适性问题研 究 失败的特色小镇往往千篇一律,而成功的特色小镇则各 有各的成功经验。为总结提炼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研究成功经验的普适性,受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浙 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玉皇 山南基金小镇、诸暨袜艺小镇、龙游红木小镇、莲都古堰 画乡小镇、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吴兴美妆小镇等6个特色 小镇开展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特色 小镇形成、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在特色 小镇壮大、提升中的主导作用,是浙江省得以较好推动特 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经验。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因势而起:传统产业化“危”为“机”的转型升 级。主体产业是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而特色小 镇则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在浙江省 提出特色小镇建设前,各地正处于谋求突破的关键时期 ,而特色小镇“小而精”、“小而美”的规划设计理念 ,为这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诸暨大唐,袜 子制造产业的高度集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但开发区公 共服务、社会治理功能的缺失,也导致外来人口始终停留 在“劳动力”的层面,未能实现“人的城镇化”,引发了 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在衢州龙游,红木行业受到宏观 经济影响,完全依赖红木制造的经济模式不仅附加值低 ,而且已经难以为继,亟需突破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可以 说,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和政策支持是推动当地产业转型 升级的“东风”。   (二)乘势而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产业基础。特色 小镇是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载体,主体产业则是特色 小镇建设的根基。诸暨大唐镇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事 袜业生产与销售,进入新世纪后袜子产量已占中国70%、全 球30%。金华市从1992年开始就发展汽摩制造业,培育了青 年汽车、今飞轮毂、绿源电动车等一批行业优秀企业。衢 州龙游县于2004年引进全国红木制造企业年年红家居集团 、湖州吴兴区于2005年成为国内化妆品领军企业珀莱雅的 唯一生产基地,两地均形成了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丽水莲都古堰画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画家、学 生的灵感源泉,不仅早于特色小镇的加冕(2015年),也 早于当地政府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2005年)。而最 为年轻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也是杭州市上城区在“退二 进三”背景下发展文创产业的伴生品,文创企业的发展催 生了大量融资需求,进而吸引了赛伯乐、敦和等大型融资 机构进驻小镇,此后这些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吸引了更多 金融机构集聚。 (三)借势而兴:经济社会内源发展的动力机制。浙江 省的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 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融合产业、文化、旅 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列入浙江省特色小 镇创建计划后,各地政府并未大包大揽、以政府“有形之 手”取代市场“无形之手”,而是充分借力企业家能人、 业内领军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力量,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比于政府,企业家能人和业内领军企业与特色小镇主体 产业的共容性更强,因而更注重行业长期发展,而非短期 利益。在吴兴美妆小镇,珀莱雅集团董事长侯军呈致力于 将中国民族化妆品品牌推向世界,当地政府支持他组建了 一支“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招商引资团队。在诸暨袜艺小 镇,大唐袜业研究所所长顾伯生长期从事袜业生产,对技 术缺失导致的利润低下有深刻体会,从而带领团队攻克了 自主研发袜机的难题,实现了诸暨袜业从低端生产到高端 产业链的突破。 (四)顺势而为:小镇特色发展的政策供给。政府的公 共政策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的重要保障。浙江 省特色小镇的创立和运行,要求政府有更高的认识能力、 细致的管理能力和灵活的调整能力,在市场力有不逮的领 域培育、扶持市场主体,在市场力所难及的领域提供公共 服务,在市场容易失范的领域及时引导、规范。特色小镇 建设对政府恰当界定自身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尽管有 较好的主体产业,新能源汽车小镇、美妆小镇等的产业链 依旧稍嫌薄弱,一些新兴企业缺少研发能力,当地政府就 通过引进专业科研机构、建立公共研发平台等方式,扶持 企业早期发展。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功能完善,特色小镇 均要求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这其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至 关重要。 (五)聚势而成:特色小镇中人民的获得感提升。浙江 省的特色小镇通常位于城乡结合部,各地政府都把增进包 容性发展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必备要素,通过赢得当地居 民支持、增强获得感,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 展。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范围内的原住民仍安置在改建成 的白塔社区,外来人和本地人入住回迁房均享受同样的政 策,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入,白塔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断得到改善;古堰画乡小镇通过对旅游资源、相关产业 、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实现小镇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从而超越了简单的经济指标累加的发展模式,增强了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的6个小镇,都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中较为成 功的案例,未发现“任务工程”、“房地产化”、“重形 轻魂”等不当倾向。尽管如此,作为尚在探索中的新生事 物,这些案例也暴露出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  (一)开发区做法依然存在。尽管特色小镇的创建需要 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如果小镇仅靠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 ,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小镇的生命力和凝聚 力也会大打折扣,有重蹈开发区模式覆辙的风险。我们在 调研中发现,为吸引企业入驻,有些特色小镇仍在采用税 收优惠、租金补贴、用地政策优惠等各种传统的招商引资 模式。基金小镇的竞争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基金公司属于 轻资产企业,流动性较强,而目前全省基金类小镇众多 ,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梅山基金小镇等 ,很多基金公司仅仅在小镇注册,并未真正办公,如果小 镇在优惠期过后没有足够的内生吸引力,那么企业随时可 能“用脚投票”离开。   (二)顶层设计尚有待商榷。按浙江省的相关政策规定 ,特色小镇要在3年内完成30—50亿元的投资额。但大部分 特色小镇在短期内并无收入,因而谨慎的投资无论对于政 府还是企业都是理所应当的,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