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贾瑞云:在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贾瑞云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 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决策部 署,贯彻落实省委彭清华书记在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上的讲 话和来攀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动 员安排,扎实抓好新时代攀枝花的“三农”工作。刚才 ,成钢同志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仁杰同志传达了全省乡村振兴 大会精神,大家一起观看了广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片 和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专题片,以书面方式征 求了对《“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考评激励工作方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 方案》的修改意见,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和市农牧局 、市住建局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下来后,大家要认真抓 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 署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 和总抓手,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 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全面振 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 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 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 部署。9月4日,省委彭清华书记主持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大 会,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大动员、大部署、大 推动。9月27—28日,清华书记来攀调研,深入金河纳尔河 芒果基地、青松林农业主题公园等地,详细了解我市农业 农村工作情况,指出“攀枝花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怡人 ,发展亚热带农业具有独特优势,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高水平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抓好品种选育、 技术改良和精深加工,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 众就地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对我市“三农”工作 作出了重要指示。近期,省上陆续出台《四川省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特别是为攀西地区 “量身定制”的《安宁河流域现代特色农业发展5年行动方 案》即将出台,该方案除了传统区域的米易外,还将仁和 、盐边纳入其中,向我们释放出重大政策红利,同时也对 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 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 展的根本举措。攀枝花作为工业城市,农业规模虽然不大 ,但在稳定经济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 富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关系着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特别是目前全市还有55万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加快农 村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精准脱贫,狠抓幸福美丽新村和特 色小镇建设,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我市总体 地势山高谷深,“九山半水半分田”,可开发利用土地少 ,人均耕地面积仅0.91亩,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土地仍 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流转率仅为9. 3 %,比全省低 21.3%,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精深加 工不够,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由于受地形地势、资 源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边远高 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较为滞后。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和利用农业发展要素,更好地激发 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更好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 村的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 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攀枝花因矿而建,农业农村基础历 来比较薄弱,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率位居 全省前列,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农”成了 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从 2000年的4293元扩大到2017年的20284元;2017年,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32倍。解决这些问题的 关键,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全 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四化同步”发展中农业这块 “短板”,实现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真 正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二、抓住重点环节,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坚持科学推进,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 一要明确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 真按照省委彭清华书记对全省、对攀枝花的指示要求,全 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党 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 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 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 个振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精、农村美、 农民富,推动攀枝花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二要注 重规划引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以及中央、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做好系统梳理、对 接落实,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实际情况,加快编制全市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因地制宜指导各县(区)编制好乡村振兴规划 ,特别是指导进入省上规划试点的米易县和仁和区同德镇 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 合一的规划体系,构建更为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 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要强化统筹协调。乡村振兴 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清华书记强调要注重处理好 “四大关系”,即:要处理好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关系,既 紧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症结和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 的利益问题,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确保今年完成脱贫 退出任务、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保持战略 定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 兴。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系,既坚决贯彻中 央、省委顶层设计要求,统筹起各方面工作、衔接起各领 域政策措施,又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基层创造性,充分激 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要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 关系,充分认识到两者是实现现代化并行不悖、殊途同归 的两条路径,充分发挥我市城镇化率高、工农互补性强等 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向发力、相互促进 ,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 制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运用 市场办法和法治手段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聚集,又发挥好 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好规划制定、组织发动、政策执行、 要素投入、服务保障等工作,把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 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精准发力,加快推动乡村实现“五个振兴 ” 一是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 兴。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没有产业的支撑,乡 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难以为继。实现乡 村产业振兴,要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特别是省上即将 出台的《安宁河流域现代特色农业发展5年行动方案》要求 ,把农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 营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 地。 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攀枝花土地流转率低 、流转难度大,要通过发展“园区农业”,靠品牌营销和 深加工来促进土地集中利用和规模化经营。要突出产业特 色。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农产品(芒果)优势区、早春喜温 蔬菜示范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特色水果、早春 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烤烟、林业生物及特色花卉、优质 桑蚕“5+2”特色产业。要加强载体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 、农机化道路、提灌站等建设,建好用好台湾农民创业园 、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示范)县等平台 ,有效聚集土地、资本、科技、人才等现代要素。要强化 正向激励。按照省上方案要求,我市将出台《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对基地建设、产品加工、新型业 态等7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每年评定1个市级园区并进行 动态管理,给予财政资金补助、用地保障等支持,特别是 将过去的“先支持、后认定”修改为“先定标准、创建成 功后再补助”,目的就是要进一步鲜明发展导向,充分调 动各级各部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力争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 业产业园3个以上。各县(区)也要根据实际制定现代农业 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形成由点到线到面的农业园区发展格 局。 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运用。攀枝花的现代农业已 有一定基础,要重点抓好“科技农业”。要加强产学研合 作。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及川大、川农大等科 研院所合作,推动品种选育、技术改良等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推广运用现代农机装备,完善科 技特派员站点、专家大院等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功能,建立 全域覆盖、运转高效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 “互联网+”技术,建好芒果大数据中心、农产品可追溯信 息平台,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推动农业与电子 商务、共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深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助 力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要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要注重优质产品生 产。健全农产品全链条生产标准体系,用标准化引领高品 质生产,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区 )。要抓好特色品牌培育。坚持党委政府“政策引”、相 关部门“合力推”、龙头企业“横向带”、产业协会“纵 向领”、合作组织“利益联”,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 品牌”双品牌战略,巩固提升攀枝花枇杷、攀枝花芒果品 牌,构建“一早一晚”的特色品牌体系,持续培育松露、 国胜茶、米易红糖等品牌,努力争创一批国家驰名商标、 省级著名商标。要加强产品营销推介。综合运用西博会、 农博会、城市直营店等线下平台,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 ,推广中央厨房+配售网络集成化、直供直销等营销模式 ,不断提升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联结工 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 重要民生产业。要按照“生产+加工+科技”模式,建设集 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科技示范、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加 工基地。要引进有实力的加工型农业企业,发展清洗、挑 选、烘干、保鲜、贮藏、贴牌、包装、冷链等商品化处理 和标准化初加工,推动芒果、蔬菜、核桃、葡萄、桑蚕等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小微企业、经营大户等实现配套 发展,努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到 2022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农 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 二是集聚和培育农村优秀人才,大力推动乡村人才振 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攀枝花农村人才在 经历长期单向流向城市后,发生了一些新的可喜变化,特 别是一大批青壮年劳动者在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 中发展成为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 ,一些大学毕业生回攀从事农业科技和农村管理等工作 ,改善了农村人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为乡村人才振兴奠 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在引进和培育农业农村优秀人才上 多下功夫,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要积极吸引人才“上山下乡”。用好用足《人才新政 七条》等政策,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加大农 业农村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特别要以外出务工人员、大学 生、退伍军人、退休职工等为重点,打好“乡情牌”“乡 愁牌”“事业牌”,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断优化干事创 业环境,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进来 ”,让真正想为乡村振兴出钱出力的人在农村有为有位、 成就事业。 要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深入推进“大地 飘香”等优才项目,实施乡村人才导师结对培养计划和知 识更新工程,采取导师带培、项目带动、专题培训等培养 方式,大力培养乡村技术技能骨干人才。积极开展以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和青年农场 主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以工业思路培育技术 农民、科技农民、明星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大赛,建设农 业农村技校,评选农民技师,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 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乡村农业、教育、 卫生等领域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让乡村人才在项目带动和 专家引领下快速成长。 要搭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要搭建平台优服务。健全 市县乡村四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完善创业园 、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器功能配套。要倾力支持强保障。 打破各种“门槛”,完善农村创业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 要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押物范围等措施,解 决融资难问题。要加强培训提能力。组织优质创业导师开 展面对面培训或网络培训,充分发挥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 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创 新人才、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 三是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 兴。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不同于城市的独特魅力 ,除了青山绿水的外在形态,还在于天人合一、耕读传家 、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当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 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村庄形虽在、神已散。乡 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富口袋 ”,又“富脑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每一个家 庭,让乡村文脉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 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利用农民夜校、新时代讲 习所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培育农民正确的价值 取向。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抵制 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等违法行为。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村 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坚决摒弃天价彩礼让人“娶 不起”、大操大办让人“还不起”、厚葬薄养让人“受不 起”等不良风气,坚决反对争当贫困户、不承担养老责任 等不良倾向,让文明新风厚植于广大农村地区。 要保护和传承好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