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共建共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共建共治 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必须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探索特大城 市发展治理方式和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把成都建设 成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一、深学细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 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出发,系统回答了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形成了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理 论与制度成果,是推进城市发展治理的认识论方法论实 践论。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 展道路”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一尊重五统 筹”的基本思路,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城市的核心是人 ”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 理关键在体制创新”的科学方法,深刻认识准确把握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深 刻认识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 ”的鲜明导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以建设服务型党组 织为抓手,带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 重大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 会管理的干部”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有机联 系、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城市工作和社会 治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极强的思 想性、战略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我们必须全面学习、 自觉践行、坚定贯彻,在深学细悟笃行上下功夫,推动 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要求在成都落地生根,确保城市社 区发展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升特大城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把握大势科学研判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阶 段新特征 当前,成都开启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 城市的壮阔征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 出一系列新特征,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一是城市人口 持续增长,公共服务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 会潜在风险增加,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二是 市民利益日趋多元,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公平 保障,更加关注个人权益,更加关注人居环境。三是社 会发展活力不足,部分居民创业就业动力不足、能力不 够,公共资源共享不充分,社会组织发育水平不高。四 是改革力度、深度、广度仍显滞后,机构设置和人员管 理还需优化,“放管服”改革不够彻底,公共服务方式 仍较落后。 城乡社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独立于城 市发展进程之外,总体来看,社区发展治理与城市化进 程基本同步,社区的发展变化与城市发展步伐基本一致 ,社区发展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基层党建 亟需加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聚焦主责主业不够、共 建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法治能力仍显不足、服务水平依 然偏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新情况新问题。 差距就是潜力,问题就是方向。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必 须顺应城市发展大势、正视现实问题、破解治理难题 ,重点把握好四项原则:必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 用,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体现党组织和 党员的作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 乡社区发展治理优势。必须构建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 律的社区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 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城乡社区发 展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 坐标,依法有序组织市民参与社区治理,努力提供精细 城市管理和良好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 心更美好。必须保持“生活城市”“休闲之都”的鲜明 特质,突出传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整体性与独特性的 统一、大众性与品位性的统一,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 ,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共生,为实现城市永续发展提供丰 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三、遵循规律努力探索特大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古人说,“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深刻阐 述了遵循规律的极端重要性。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 ,冲刺世界城市的目标,必须树立全球视野,秉持大历 史观,观照先发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实践,认识规律、把 握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 治理规律的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一要处理好科学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关系。科学发展是 为了更好的治理,有效治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相 互依存、互促共进,具有内在一致性。科学发展是前提 、是根本,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效治理是途径 、是方法,是实现善治良序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推动 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中促进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努 力做到社区发展和治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 二要处理好党建引领与融合共治的关系。党的领导是 根本保证和前提,融合共治是时代趋势和要求。要把加 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 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 作用。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引导 多元主体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和服务,共商区域发展、共 同服务群众、共创美好家园。 三要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共建共享的关系。行政推动是 实现治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共建共享是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二者不可偏废。政府要强化主 体责任,当好组织者、执法者、规划引领者、政策制定 者、城市建设者;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主 动开放公共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市民群体要强化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 四要处理好城市特色与现代城市的关系。特色是一座 城市鲜活生动的灵气,是城市竞争力和魅力所在;城市 现代化是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特色全面彰显 的高级阶段,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建设全面体现 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师 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的规划理念,强化城市整 体设计,保护好街区独特肌理,传承天府文化根脉,全 面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五要处理好依法治理与文明浸润的关系。依法治理是 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石,城市文明有赖于文化的浸润、植 根于法治的土壤,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坚持依 法治理、依规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难题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德 润城,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明 之泉浸润每个角落,让人文精神滋养每个家庭。 四、增强定力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纵观现代城市发展史,宜居历来是城市建设管理者的 不二选择和不懈追求。宜居城市、生活城市不仅仅是美 誉,更是城市核心价值之所在,决定着城市的综合竞争 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战略定力 ,坚定不移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 ,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 转向生活导向,努力实现城市综合实力争先进位与人民 生活品质改进提升相得益彰。 要坚定不移转理念,推动发展取向由以GDP为中心向 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更加注重把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努力创建方便 而经济的人际、商品、服务和思想交流的特色街区和生 活社区,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坚定 不移转职能,要强化区(市)县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体责任,突出街道(乡镇)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 务等主体责任,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促进社区更好 履行发展居民自治、教育引导群众、协助公共服务、统 筹社会服务职能。坚定不移转方式,社区布局要以价值 尺度和人性尺度为指引,优先步行可及性、个人舒适度 、社区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城市更新要坚持政府主导模 式,选择可以吸引人才和创造新业态的基础投资,从改 造经济基础入手,稳步推进老旧院落和城镇改造;公共 服务要坚持优质均衡,注重补短板、优存量、加增量 ,稳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坚定不移转机制 ,要紧扣目标导向,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拓展公共服务 功能;紧扣需求导向,构建供需对接机制,推动便民服 务与社区商业一体化发展;紧扣市场导向,构建社会化 服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在服务中发展壮大 ;紧扣责任导向,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服务效能最 大化。坚定不移转形态,要以建设小街区规制为目标 ,从城市空间尺度上针对社区建筑功能、密度、高度、 体量、色彩建立设计导则,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形态 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特色乡镇街区;突出景观化,建 设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发展农村微田园、城市微景观 ,高标准扮靓蓝绿交织、望山亲水的幸福家园;突出生 活化,提升服务层次、引导邻里守望、增进文化认同、 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 居生活社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五大行动”,不断夯实 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努力让“生活城市”享誉世界 、别样精彩。 一是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行动。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化 运作,以规划为导向,以片区为单元,在老旧城区规划 建设一批更适宜居住、更具经济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型 社区。坚持市场化导向、商业化逻辑,打破“就地平衡 ”改造模式,推行货币安置、异地安置等方式引导人口 合理疏解。坚持少拆多改、拆改结合,因地制宜积极稳 妥推进改造拆迁,坚决防止大拆大建,通过先自治后整 治、一院一策,依托群众力量有序推进改造。 二是实施背街小巷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