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罗志军: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罗志军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上的讲话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志军 2013年7月26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常委会会议顺利完成了各 项预定议程,会议开得很成功。   根据今年的立法计划,本次会议审议了省政府提请审 议的3件地方性法规草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生态 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制定《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 ,对于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空气质量直接关系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机动车排气污染 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通过修订《江苏省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 防治工作,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这两部条例都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法规。人 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是江苏的特殊省情;人 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是江苏所处的特 殊阶段;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10,是 江苏在全国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在这“三个特殊”的背景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 紧的严峻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 ,面对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世界潮流,我们要更加自觉 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做到认识再深化、目标 再提升、措施再加强。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认 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全省 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经过10年左右时 间的不懈努力,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率先建成全国生态 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接续奋斗,达到与“两个率先 ”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目标,把江苏建成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 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美好家园。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意见 ,制定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从根本上讲要靠严 密的制度和严格的法治来保障,这方面各级人大肩负重大 责任。省人大常委会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加快 生态环保领域的地方立法,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 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 监督力度,加大对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推动省委相关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为 书写“美丽中国”江苏画卷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会议还对《江苏省邮政条例(修订草案)》进行 了初次审议。邮政是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也是现代服务 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应邮政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 江苏省邮政条例》进行修订,有利于加强对邮政市场的监 督管理,维护邮政通信安全,保障公民通信自由,提高邮 政服务水平,促进我省邮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这3件法规草案都提出了 很好的修改意见。会后,请法制委、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 认真研究、深入论证,把条例草案修改完善好,提请以后 的常委会会议审议。   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检察院关于民事诉讼法律监 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 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诉 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切实履行民事诉讼法律监督 职能,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 出了积极贡献。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 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作出了新的 规范。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民 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事诉讼 法律监督工作,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要把维护司法 公正放在突出位置。贯彻司法为民的理念,着力解决群众 反映强烈的裁判不公、违法执行、滥用职权等突出问题 ,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老百姓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 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民 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准确把握各类监督手段的适用 条件,规范监督程序和方式,把加强法律监督与化解矛盾 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监督的 针对性实效性。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既依法加 强法律监督,又积极支持审判机关依法审理案件,努力形 成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合力。全省各级审判机关要进一步 增强接受法律监督的自觉性,积极配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 法律监督职能,不断提高民事诉讼工作水平。   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会前,财经委开展了深入 的调查研究,向会议提交了调研报告。省委十二届五次全 会回顾总结了上半年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对下半 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 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新要求,紧扣主 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科学审视和优化工作布局,深入 实施“八项工程”,认真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形 势分析研判,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 体平稳、稳中有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实现 了在新的起跑线上的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上半年全 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 . 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3.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1%。这些成绩是全省 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含着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会 组成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如何正确看待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应当说,当前国内 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全球经 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我省经济 发展也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一些矛盾问题的消化期。 我们要用“两点论”来分析形势,用“底线思维”来看待问题 ,科学统筹施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当前尤其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转换的关系 。江苏经济两位数增长已经持续20多年,现在发展的内外 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某种程度上由高速增长 向中速增长转换是一种必然。在这样一个阶段性变化过程 中,我们既要聚焦“增长点”、“爆发点”,也要关注可能出现 的“风险点”,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增长速度、 就业水平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超出“上限”,防止经济在 “换档期”出现“断档”,造成大起大落。二要处理好稳增长与 调结构、转方式的关系。把增速减缓作为调结构、转方式 的“倒逼动力”,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主攻方向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环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切 实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着力打造江苏经 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