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林云举:在全省湿地保护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省湿地保护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林云举 (2014年12月11日) 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今年2月,省 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9月,省湿地保护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黄旭明 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10月,省委、省政府出 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 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进一步对湿地工作进行 强调部署。10月9日,夏宝龙书记调研林业工作时,也专门 强调了湿地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湿 地保护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 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精神,紧紧把握湿地 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全面推进湿地保护 管理工作。昨天下午,大家现场考察了长兴县扬子鳄保护 区及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相信大家都深受 启发;刚才,4个市县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请大家相互学 习借鉴。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认识湿地的重要作用 湿地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基石,与森林、海洋 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 调洪蓄水、储碳固碳、调节气候、蓄洪滞洪、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多种功能,不仅关系人类文明兴衰和自然生态平衡 ,也关系淡水资源安全、粮油食物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 ,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世界对湿 地广泛关注,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 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诞生,目前缔约方已 超过150个,全球近2000块具有特殊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 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于1992年正式宣布加入《湿地公 约》,并在国家林业局设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到目 前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湿地公园430多处,包 括我省西溪湿地在内的46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是湿地类型最 丰富的省份之一,总面积达1665万亩,相当于全省国土面 积的10.9%。科学认识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守护青山绿水 ,对于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和两美浙江、实现浙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有 重要作用。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有多方面的生态功 能:一是“淡水之源”。江河、湖泊、沼泽等湿地蓄积了大量 淡水资源,是居民饮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 溉用水的重要来源。据监测,我国的湿地保存了全国96%的 可利用淡水资源。我省的许多湿地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如 杭州的千岛湖,出境水量为钱塘江总水量的40%左右,是杭 州乃至华东地区饮用水的重要水源保障,被称为杭州的大 水缸。二是“地球之肾”。湿地是大自然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 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水质、降解污染方面具有人工难以比 拟的净化作用。据测算,去除污水中的1千克氮,人工湿地 所需的基础建设费用仅为污水处理厂的50%,运行管理费 仅为15%。嘉兴市建立了石臼漾人工湿地,五类水进入湿 地流转4-8天后,流出时变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类水。三 是“物种基因库”。据研究表明,仅占地球6%的湿地环境中 ,生息着世界上20%的生物物种,其丰富程度仅次于森林 。我省的湿地为32.5%的高等植物、79.8%的脊椎动物提供 了生存环境。如杭州湾湿地拥有高等植物、浮游植物、底 栖植物、鱼类等500多种,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途 径杭州湾湿地。四是“灾害缓冲器”。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海 绵体和蓄水库,在旺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削峰减洪;在 枯水期排出水,回补江河。如2008年10月“罗莎”台风期间 ,西溪湿地滞留阻挡了近1200万立方米的洪水,为杭州抵 御50年一遇洪水发挥了巨大的调蓄作用。此外,湿地还是 高效“固碳器”。全球湿地储存了陆地生物圈35%的碳素,单 位面积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的9倍,可以有效减缓大气中 二氧化碳增加。 (二)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 有基础作用。据国际权威组织测算, 全球生态系统的总价值 为33万亿美元, 其中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就高达5万亿美元 ,以6 %的面积实现生态价值的1/6。我国的生态系统价值为 7.8万亿人民币,占国土面积3.77%的湿地, 生态系统价值就达 2.7万亿人民币,占了35%。湿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非 常高,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一是 “物产宝库”。湿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果、肉、药、鱼 、建材、矿藏等资源,鱼类等湿地产品是亚洲许多发展中 国家农村人口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全球约有10 亿人口 、中国约有3 亿人口直接依赖于湿地产品而生存。中国水稻 之父袁隆平正是利用海南湿地中的野生稻培育成了水稻三 系。我省滨海湿地提供了丰富的鱼类、甲壳类、贝类和藻 类资源,2012年浙江海水养殖约86万吨,总产值达130亿元 。二是经济发展“生命线”。湿地是运输、贸易不可取代的载 体。我省水运货运量全国第一,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全国第 三,通过水运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 78%,货运量占35%,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水运极大 地降低了能耗和污染。三是重要“游憩地”。湿地特有的资源 优势和环境优势,使其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多方面 功能,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全省2013年在 湿地公园与保护区内进行生态旅游的人数就达44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如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2013年 生态旅游人数超过60万,旅游门票收入1000多万元,吸纳 周边农民就业250人,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 (三)湿地具有巨大的文化功能,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 有独特作用。地球上生物进化经历了由水域向陆地的变迁 ,湿地则见证了生命的全部过程和人类文明演替,有河之 处就是家园,有水之处就有生命。湿地是文明发祥之地。 世界上许多湿地都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可靠栖息地,成为孕 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古巴比仑文明、古印度文 明和古埃及文明均兴起在湿地上,我省的河姆渡、良渚文 化也起源于湿地。湿地还有力支撑了现代文明,北美五大 湖区是美国和加拿大重要的工业区,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像 底特律、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等湿地集中分布地区,是中国工业化的引擎。湿地是 文化繁荣之地。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 等功能,为人类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源泉,是人类文化传 承的重要场所。古往今来,人类始终伴水而居,逐水草而 居,无数诗辞歌赋产生于湿地,反映古代贤达之士对鸟兽 、对自然、对湿地的人文关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 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卷第一首;中国 四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都位于湿地 或其周边地区,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辞歌赋。可以说 ,一条江河,一个梦想,一方文明;一泓碧水,一道风光 ,一种风情。在弘扬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湿 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湿地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文化之源,有水 才有生命,有水才有生计,有水才有生机。加强湿地保护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两美”浙江的重要载体 ,是推进“五水共治”的重要举措。全省林业系统一定要充分 认识湿地的重要功能和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积极组 织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湿地、关注湿 地、走进湿地、热爱湿地,努力营造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 良好社会氛围。 二、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新 形势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 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进湿地保护和管理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优势,也有困难,任重而道远 。 (一)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为维护全球生态安 全作贡献的战略高度,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 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 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把湿地保护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 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生态产品和民 生福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 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湿地工作指明 了方向。国家组织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投入从“十一 五”期间年均3 亿元增加到目前每年5.5 亿元,出台了第一部 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部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省 委、省政府把湿地保护管理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内容。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要求“积极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划定湿地 生态红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省委十三 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强湿地生态保护,遏制面积萎缩、功 能退化趋势”。2012年省人大颁布出台了《浙江省湿地保护 条例》。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 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 点工作。经省政府同意,专门成立了由11个厅局组成的省 湿地保护委员会,黄旭明副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办公室 设在省林业厅。强化湿地考核导向,从今年开始,湿地保 护工作已列入生态省建设、“五水共治”考核体系。 (二)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已有良好的工作基础。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林业部 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是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全 省1995-2000年对100公顷以上湿地、2010-2012年对8公顷以 上湿地分两次进行了调查,全面摸清了湿地家底。经省政 府同意,省发改委、省林业厅联合发布实施了《浙江省湿 地保护规划》,10个市也相继编制完成了市级湿地保护规 划。二是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全省首批32块省重要湿地名 录已经省政府批准公布,有33个县已公布首批县级湿地保 护名录。全省已建有湿地及与湿地有关的自然保护区11个 、自然保护小区30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城市湿 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16个。三是生态修复不断推进。 2013年,全省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就投入资金约2.03亿元 ,新建管护用房1.9万平方米、巡护道路1300多公里;结合 “五水共治”,各地实施重要湿地保护、生态修复项目70多个 ,补植、种植湿地植物3200多亩,清淤105万立方米,护坡 护岸80公里,栖息地改造7200亩。四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 。在省林科院组建了“浙江省湿地研究中心”, 成立了省林 学会湿地分会,组建了多学科的湿地专家库,与浙江大学 、中科院等1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综合研究,开展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与种群恢复工作,长兴扬子鳄 种群从11条扩大到5000余条;德清下渚湖的朱鹮已成功繁 育子代130余只,种群总数达140余只。五是宣传教育不断 深化。通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湿地保护论坛等多 种途径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全社会保护湿地意识 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13年,全省各地组织参加宣传教育 活动的人数达300万人,培训7000多人次。 (三)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湿地面积逐年减少。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 地方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湿地盲目开发利用,湿地被破 坏甚至是被随意侵占、填埋,全省天然湿地每年仍以一个 西湖大小的面积在减少。二是湿地生态不容乐观。生产生 活污水、工业废物大量排放,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大大超过了湿地的自净能力,导致湿地水质下降、湿地 生物物种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生物 多样性和自净功能。三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全社会对湿 地了解还不深入,对湿地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保护 湿地意识还不强。有些林业部门还未切实担负起保护管理 湿地的重要职责,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四是工作力 量比较薄弱。各级林业部门湿地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普遍 缺乏;涉及到海洋、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协调有一定 难度;湿地保护修复资金投入还相对较少,征占用湿地等 相应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努 力,认真加以解决。 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是各级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既是 党委政府赋予林业部门的光荣使命,也是林业部门依法履 职、执政为民的重要平台。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 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级林业部门要做好 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团结协作做 好相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 林业局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林业部门加强全国湿地保 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责,并在国家林业局设 立全国湿地保护管理中心。2012年省人大《浙江省湿地保 护条例》和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 作的意见》明确了林业部门是湿地保护管理的牵头部门 ,负责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为此 ,各级林业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敢于担当、善于 作为,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负责地担 负起湿地保护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重任。 三、明确任务要求,全面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