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记者驻村调研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原标题:精准脱贫的中国故事(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蹲点话脱贫)——本报记者驻村调研综 述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主席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这句饱 含深情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确立了到2020年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也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 严承诺。   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 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 4.5%,下降5.7个百分点。   在未来的3年多时间,还要让5000多万人实现脱贫,这是一场必须打赢 的攻坚战,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最近,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100多名记者,深入全国100多个扶贫点,与 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显著成效,真 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坐农家炕头,听脱贫故事。参与这次活动的12名本报记者深深感到,中央 政策落地实,基层干部干劲大,广大群众信心足。“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精准 施策,全部脱贫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只要有信心,土里刨出金   重庆市开州区双坪村的“悬崖天路”成了“网红”。这条盘旋于海拔1500多 米高山上的通村公路,犹如双坪村村民向贫困宣战的“战书”。近年来,双坪村 依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高山风光,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世外桃源 ”“天然氧吧”,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   双坪村的贫困户主要是因病致贫。这几年,当地借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 兜底政策和“雨露计划”等教育保障措施,为贫困户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人心暖了,等靠要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多了;哭穷比穷的人少了,动脑 筋想着怎么致富的多了。很多贫困户既有决心,也有毅力,要把日子过好。”驻 双坪村的总编室编辑曹怡晴深有感触。   有了信心和决心,就不怕脱贫路上的艰辛。看到了出路的贫困群众,在各 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爆发出脱贫致富的极大热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相同的三个字,却是脱胎换骨的精气神。   5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直播报道《走进河南香菇村,围观村民脱贫 致富的法宝》,收看人数超过44万,让河南漯河市李斌庄村“火”了一把。从 村口到田地,李斌庄村看不到一块闲地,四处搭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菇 种植棚。   村民张国聚告诉驻村的新媒体中心编辑闫旭,扶贫干部手把手教,帮他家 建起了3个香菇棚,一年增收超过4万元,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成了村里的脱贫 骨干,“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县里给了这么大支持,不加油干,对不住大家 啊!”   有了心气,对了路子,脱贫就能加快步子。从河北滦平到安徽黄山,从云 南镇雄到西藏日喀则,河上的溜索少了,桥梁多了;村里土坯房少了,安居房 多了;山里渣土路少了,水泥路多了。一个个原本贫困落后的乡村,热火朝天 搞建设,旧貌变新颜。   人民网记者夏晓伦和李彤,分别在安徽黄山江田村和广西北海山东村蹲点 ,他们的共同感受是,“乡亲们特别喜欢拉着我们讲这几年的脱贫故事,言语中 满满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挖出穷根子,选准好路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贫困地区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 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扶贫产业一旦选择失误,可经不起折腾。”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 支书陈细庆说,村里先后考察、试验了七八种产业,最后确定以风险小、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