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何金平:内增活力外树形象自觉以主人翁精神投身文明单位创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内增活力  外树形象 自觉以主人翁精神投身文明单位创建 ——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创建文明单位动员大会上 的讲话 何金平 (2015年3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对省委高校工委、 省教育厅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我们很高兴地 邀请到了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周云同志、省文明办专 职副主任李联斌同志和省文明办、五华区文明办、莲华街 道办事处的同志,莅临指导今天的会议。首先,我代表省 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向各位领导对委厅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 心的感谢!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创建文明单位,想法由来已 久,工作准备已久,一直没有正式申报,是因为我们还有 很多准备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直到今年1月16日,在省委 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党委(纪委)换届选举党员 代表大会上,我代表省教育厅党组提出了创建文明单位的 要求,这是新一届机关党委对广大党员的庄严承诺,也代 表了委厅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今天的动员大会,就 是文明单位创建“新征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意义 第一,创建文明单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今年1月19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云南时,明确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对云南发展提出了新定位,赋 予了新坐标。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 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 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 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 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 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 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 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 设的高度重视,是对全党全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 动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是我们创建文明单 位的力量源泉。 第二,创建文明单位是推进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 必然要求。教育系统担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教育和 引导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这使得教育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 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文明办的悉心指导 下,我们从1997年开始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文明学 校创建活动,历时18年的积淀发展,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学 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 足发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作为全省教育行政主管 部门,理应在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中做表率,创建文明 单位就是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实际行动。 第三,创建文明单位是加强委厅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 举措。创建文明单位,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成果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委厅的机关作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落实八项规定、 坚决反对“四风”已经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对 此,大家都感同身受、有目共睹。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的那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通过创 建文明单位,不断巩固、延伸和完善机关作风建设成果 ,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活力、增添动力,提高 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目的。 第四,创建文明单位是“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 、担当”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提 高人的文明素质,是一个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成为习惯 、融为素质的过程,这与专题教育的要求是有机统一的。 我们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专题教育的自选动作,突出特 色、彰显亮点,使专题教育与文明单位创建相互结合、互 促互进,切实以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来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 ,以专题教育的开展推动文明单位创建。 二、齐心协力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各项工作 文明单位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团队协作 ,更是一次集体荣誉的“角逐赛”。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 务必心系集体、情系教育,自觉以主人翁精神投身文明单 位创建各项工作中,切实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抓出成效。 第一,全方位把握创建目标任务。委厅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文明单位创建的 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我们创建文明单位的目的是努力营 造管理科学、行为规范、充满活力、运转高效、团结向上 、文明健康、安定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领 导班子团结奋进、锐意改革,职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 良好氛围,开创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每一个干部 职工都要重点学习《云南省文明单位测评体系(试行)》 。准确理解6个测评类别,即:指导思想好、志愿服务好、 道德风尚好、文化体育好、公共环境好、示范作用好。全 面把握17个测评项目,即:领导重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