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陈冀平: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陈冀平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 的工作报告 (2018年2月28日) 同志们: 下面,我分两部分向大家通报2017年的主要工作及 2018年的重点任务,供讨论。 一、关于2017年的主要工作 2017年是中国法学会的“改革年”“整改年”“落实年”。一 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 领导下,在中央政法委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深 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 进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以提升能力、增强 实效、形成合力、改进作风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解决 突出问题、突破薄弱环节、推进工作创新,各项工作取得 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的核心要求,抓牢抓 实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切实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围绕加强政治 引领、夯实法学法律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认 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有关重 要文件、会议精神,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研究会会长会 议、全国省(区、市)暨重点城市法学会工作座谈会等,建立 研究会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传达中央精神重要会议的工作机 制;通过“双百”活动、法治论坛、学术研讨、发表文章、接 受采访、基层调研等多种平台和形式,深度解读中央重大 决策部署,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法治实 践创新成果,为每个研究会订阅《中办通讯》等学习资料 ,针对重大问题召开专家座谈会,推动法学法律界加深对 中央精神的了解、把握和认同。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及时 印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邀请 中央宣讲团成员、党的十九大代表等作专题辅导报告,设 立13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项课题,以“新时 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方略和实践”为主题举办第十 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开辟“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专栏等 ,迅速在法学会系统兴起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十 九大精神的热潮。 着力强化重要活动、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密切结合 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经认真组织研究、多方征求意 见,确定年度重点课题、“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宣讲 选题、论坛主题等。修改完善《论坛、年会、研讨会规则 》,严格执行重大学术活动主题审定和政治把关制度,精 心选定论坛和研讨会发言人,做好发言把关和点评、总结 。加强研究会思想政治建设,把政治过硬作为遴选研究会 理事、常务理事尤其是研究会负责人的首要条件;“全国十大 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等评选都突出政治 标准,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评选的导向作用。 大力推进法学会系统党建工作。地方法学会党组建设 取得积极进展,27个省级法学会、9个副省级法学会、87个 地市法学会、509个县级法学会成立了党组。所属55个研究 会在党建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支部会议、专题党课、民 主生活会、党员学习日、政策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丰富的组 织生活,积极探索“网上党建”、微信群等党建新平台,党建 工作初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与中组部、民政部等 的沟通、联系,推进研究会“分党组”试点工作。通过强化党 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力确保了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法学会系统得到有力贯彻执行 。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 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意见》,提出了完善政治 引领工作机制、落实政治引领责任制的17条具体措施,压 实了会长、常务副会长、专兼职副会长的主体责任,强化 了学术委员、学科带头人、研究会会长等的骨干作用,明 确了研究会、研究基地、课题、论坛、年会等发挥政治引 领作用的具体要求。初步建立与教育部、相关高校和科研 院所的沟通联系、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协 同与配合。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 干部考核,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组建“中国法学会网络中 心”,推进法学会系统网络资源整合,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 。一些地方法学会也出台了加强本省市法学法律工作者政 治引领的意见,法学会系统抓思想政治引领更加自觉、主 动,也更有实效。 二、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理论支持和服务保障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和习近平法治思 想的研究、宣传。组织和引领各研究会、广大法学法律工 作者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发挥中国 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中心、董必武法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等平台作用,设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织知名专 家学者全面总结、系统梳理、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 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 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新成 就》被编入中宣部等单位组织编写的迎接十九大重点图书 《十八大以来新发展新成就》中。受中政委、中宣部、教 育部等委托,先后完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理论在政 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研究报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纲要(第七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体系专题报告》等。举办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成 就回顾高端论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 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司法体制改革、依 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及法治中国建设展望等进行了研讨。围 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成立了“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学会领导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法学》等发 表了系列专题文章,2017年“双百”活动共举办“习近平总书 记法治思想”报告会261场。可以说,中国法学会较早提出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并通过切实有 效的工作,有力推动了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 释和宣传。 着力服务党政决策和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受中央办公 厅、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国家食药总局等委托,加强对 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宪法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修改等问题的研究,研究报告得到充分肯定,多条建 议被采纳。围绕民法典编纂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就 “物权法”等分则编纂提出了专家建议稿;围绕监察体制改革 ,组织专家对国家监察法提出修改建议。发挥专家咨询会 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促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平台 作用,全年仅立法就举办“立法专家咨询会”33期,就22部法 律、10部行政法规和1部重要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讨论。今年 的立法专家咨询会,继续加强了与相关实务部门的合作 ,继续加大了相关研究会的参与,几乎每期咨询会都请相 关研究会共同组织。立法专家咨询会自2015年创办以来 ,共举办108期,超过2100人次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撰写的 咨询报告总计超过300万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相关 咨询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咨询会在中央有关部门、在法学 法律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 、各地方法学会也立足各自工作领域和研究实际,组织专 家学者广泛参与立法调研、咨询、论证、评估等,以专业 和智力优势参与相关立法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的不断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全年共确 定36项重点委托课题、285项招标课题。强化课题成果的提 炼、汇编并促进转化应用。稳步推进后期资助项目,资助 出版15部优秀课题成果。加强党内法规研究,以“统筹推进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为主题举办中国法治论坛,成立“中国 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向中办法规局报送了《关于制 定<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2018—2022)>的建议》 。所属50多个研究会围绕各学科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组织课题研究,举办高质量学术年会、高端学术论坛及小 型学术研讨会,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有效 扩大实务部门参与,取得了丰富成果。各地法学会围绕当 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实践,组织开展接地气、针对性强 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七大区域法治论坛”围绕“大 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法治社会建设”“环渤海区域生态环境保 护法治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法律问题”“长三角地区产业 创新升级法治保障”“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法律问题”“以审判 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引领 与保障”等加强研究,效果也很不错。 推进智库体系建设。落实国家新型智库建设重大部署 ,推动建设优势互补、层次分明的智库体系,将法律信息 部更名为法治研究所,强化战略发展规划及委托研究、合 作研究。继续通过研究会推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与法治 实践紧密结合,认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法治研究 中心为第7个法治研究基地。15个研究方阵、7个法治研究 基地围绕民法典编纂、反腐败国家立法、司法责任制、环 境监管制度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南海海洋权益维护等问 题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挥《要报》 重要载体作用,全年共编发38期,围绕雄安新区建设、“一 带一路”建设、人工智能、监察体制改革、司法改革、党内 法规制度体系等重大战略和前沿问题,提出高质量、时效 性强的对策建议。研究会和地方法学会通过成果要报、咨 询报告、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结集出版等形式促进课题 、论坛、年会成果转化,广东、吉林、山东等地法学会建 立了特色鲜明的法治研究基地。 参与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围绕司法体制改 革顶层设计,组织专家对《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 改革意见》等司法体制改革文件进行论证,提出了有针对 性的对策建议。完成深圳市司法改革评估工作,承担广东 省司法改革评估任务。与最高人民法院、新浪网合作开展 “第三方评价庭审活动”,参与活动的会员超万人。继续与国 家外专局合作,开展“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 法责任制度”“法律群团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专题 研修,相关调研报告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2017年 ,参与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成为法学会发挥优势、参与 法治实践的一大“亮点”,我被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 院分别聘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 院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有关领导、一些研 究会负责人及有关地方法学会领导等,也广泛参与这项工 作,或受聘担任遴选委员会的领导,或直接组织遴选工作 ,为各级各地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 极作用。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对外法学交流。坚持控制 规模、提升层次、“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全年组织出访 团组14批次、152人次,接待了来自6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 法律组织共489人次来访,举办了8次国际及涉港澳台法律 会议、7期约200人次涉外法律人才研修班。2017年12月 ,在广西南宁举办以“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 路’”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 坛,王乐泉会长出席,东盟十国都有司法界高层官员出席 。论坛规格高、规模大、议题实、交流深、成果多,与会 代表围绕经贸发展与合作、司法合作与保障、法律资源共 享等议题深入讨论,通过了成果性文件《法治合作南宁共 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常态化法治交流合 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继续深化重点国家、周边国家和“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参加第四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 、第二届“中英法治圆桌会议”,举办首届中非联合仲裁中心 国际大会、第三届国际经贸投资法律风险研讨会,协调成 立中非仲裁联合会,与商务部合作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法律人才研修班”“非洲国家经贸法制建设部级官员研讨班 ”,举办三期分别有东盟、南亚、非洲地区青年法律人才参 加的法治研修班。加强同国际组织的交往,参与、举办国 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东盟法律协会纪念东盟成立50周年活 动、第30届亚太法协大会及执委会,指导、支持民诉法学 研究会举办2017年世界诉讼法学大会。针对我国律师执业 现状、美国对我发起的301调查等问题,主动发声应对。围 绕港澳台法学法律界全面准确贯彻实施“一国两制”、维护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举办“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香港回归 二十周年纪念研讨会”等;举办内地与港澳法律研讨会,促进 港澳法律界参与“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研究会 和地方法学会也积极开展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 法学法律交流,成效也很好。 三、法治宣传和基层法律服务更加广泛深入 切实提升法治宣传的传播力和引导力。继续精心组织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2017年共组织报告会5689场 ,直接听众171万余人次,人社部、司法部等6个部(委)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和辽宁、吉林等17个省(区、市)党委理论学 习中心组举办了“双百”宣讲活动。组织编写《领导干部学法 用法案例读本》,并推动成为一些重点法学院校、科研院 所师生参考书目。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 动,各地共组织、协办、参与各种形式宣传活动64.5万场次 ,与司法部、团中央等部门的合作更深、更实;编写《民法 总则大众读本》,通过各地法学会向社会各界赠阅87000册 ;聚焦党的十九大和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普法宣传,成效显著,反响良好。发表《中国法 治建设年度报告(2016)》,出版《中国法学》《中国法律年 鉴》《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英文版,及时向国内外宣 传我国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就。参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推荐的 候选人顺利当选年度法治人物,这是中国法学会第一次参 与这项活动,也是我们近些年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取得重要成果的体现。强化新媒体、新技术应用,通过微 信、微博客户端对学会重大活动进行常态化宣传,加强与 中央媒体及知名网站的联系、合作,形成更大宣传合力。 相关地方法学会主办的法学期刊,也都发挥了引领研究导 向、展示最新成果、培育法学人才、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 平台和阵地作用,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在法学法律界的影 响力也不断提升。 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法律服务体系。各级各地法学会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继续广泛建立“法律服务站”“法律顾 问站”“调解中心”“法律诊所”等,推动法律服务常态化、制 度化、长效化,构建广覆盖、有特色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和改进法律服务供给。如:吉林、河南等地实现乡 镇、社区法律服务站全覆盖,山西省法学会参与省群团组 织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并配合省司法厅开展法律援助工 作,四川省法学会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现代服务手段 ,广东省法学会创建“中立网律”网站、打造公益法律服务信 息化平台等。一年来,地方法学会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法 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更扎 实、更普遍、更有效,老典型又有新的开拓、工作更进一 步;新典型勇于创新实践、工作亮点纷呈。 探索参与推荐法律顾问、法治评估、政府购买公共服 务等相关工作。各地法学会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 职能、发挥优势,探索拓展工作领域,取得新的成效。如 :天津市法学会向市政府法制办推荐政府法律顾问近百人 ;安徽省法学会组织会员担任省人大内司工委立法顾问;湖南 省法学会开展法律顾问“四进”活动;吉林省法学会起草《吉 林省重大行政决策法律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将法律风险 评估作为全省各级法学会的重要职责并实现常态化;新疆自 治区法学会组织专家参与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等重大项 目的法律风险评估;浙江省法学会组织专家对22个省级单位 和10个地市政府的“法治政府建设创新项目”提出评审意见 ;上海市法学会受市委政法委、司法局委托,就上海实施《 法治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情况进行评估;北京市 法学会持续引导法学法律组织参与申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立项数量和资金支持都实现稳定增长;河北省法学会组织 研究会承担“妥善处理推进城镇化与解决老龄化和‘三农’工作 之间矛盾的调研”等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陕西省法学会组 织汇编法治陕西建设典型案例;江西省、广西自治区法学会 推荐专家参与省委政法委案件评查工作;贵州省法学会组织 参与省直机关驻务川县扶贫工作,等等。 四、法治人才、特别是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培养取得积 极成效 组织开展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评选。开展第八届“全国 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坚持正确导向,优化评选程序 ,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获奖者,勉励大家要坚持正确政治 方向、关注我国国情实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投身 法治实践。第四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注重提升评选的科 学性、权威性,有效扩大评委的学科和地域覆盖,综合评 定成果的学术导向、理论创新和社会影响等,评出57部(篇 )获奖成果。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在青年 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等方 面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法学法律界特别是青年人才 中的影响力逐年上升。32个省级法学会以及刑事诉讼法学 、检察学、法学教育、国际私法等多个研究会都开展了优 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有效发挥了激励和导向作用 。 加大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学 者参与研究会工作、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参与法治宣传教 育等,研究会换届注重增加青年学者在理事会和会员中的 比例,年度课题专设“青年实证调研项目”,引导青年法学法 律工作者在科研工作和法治实践中锻炼成长。精心组织以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 坛,法学法律工作者踊跃报名、积极参与,知名法学法律 专家学者精心点评、奖掖后学,通过论坛发现、扶持、培 养青年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加强与台港澳青年法学 法律工作者的交流,举办“两岸青年法律交流研修班”“港澳 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等活动,有效增进了了解、扩大了 认同。北京、上海、河南、江苏、青海等地法学会,宪法 学、法理学、民法学、商法学、犯罪学等研究会,也通过 设立青年专项课题、举办青年论坛或学术沙龙、评选青年 优秀成果、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大了对青年法学法律 人才的培养力度。 积极为培养举荐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对话 司法大数据”实践调研活动,推动法学研究与法律实务部门 的供需精准对接,有效实现“双赢”。加强人才举荐,积极参 与推荐优秀法学专家到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等有关部门挂职锻炼。继续分类推 进“法治人才库”建设,配合参与有关部门和机构从优秀法学 工作者、律师中选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为法律 实务部门推荐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 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举办“扬帆计划之百人培训第二期‘国际 投资与并购法律实务培训班’”。积极推荐中国法学家“走出 去”,在世界侵权法学会、家庭法国际学会等组织担任领导 职务,推动我国法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话语权逐步 提升。 五、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升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继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研究会体系建设。按照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扎实推 动基层组织建设。截至年底,全国地市级法学会基本实现 全覆盖,县级法学会建成2547个,覆盖率超过90%。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 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 庆、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等26个地方的市、县全部成立了法学会。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和法学学科发展需要,推动完 善研究会体系,将法制文学研究会拓展为法治文化研究会 ,信息法学研究会拓展为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突出问 题导向,服务基层需要,指导、推动各地法学会研究会建 设,省级、副省级法学会所属研究会达850多个。 强化对研究会的服务、管理,科学规范开展工作。贯 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 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巡 视整改要求,下功夫抓好研究会工作。向各研究会下发《 关于通报巡视反馈有关意见进一步加强研究会管理的通知 》,就政治方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等 提出具体要求。针对相关研究会违纪问题,坚持原则、刀 刃向内,依法依规稳妥处理。指导12个所属研究会顺利换 届,以换届为契机加强研究会领导班子、工作制度、活动 机制等建设。做好2017年度研究会支持经费拨付和2016年 度支持经费使用情况抽查工作,为研究会开展日常工作和 组织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加强指导、改进考核,加大基层经验的总结推广。常 态化开展调研、座谈,加强对基层法学会班子建设、内设 机构、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协调解决工作难题。 注重推广先进经验,对湖北、河南、吉林、辽宁、云南、 广西、甘肃及哈尔滨、石家庄、温州、枣庄、南通、南平 等省市县法学会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宣传,地方法学 会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更加明确、工作更加活跃。加强地 方法学会横向交流,召开省(区、市)暨重点城市法学会工作 座谈会、相关地方法学会工作片会等,有力推动基层法律 服务工作在各地蓬勃开展。改进对省级法学会的考核工作 ,考核标准更加科学,考核内容更具操作性,考核程序更 加规范;省级法学会也普遍开展对所属市县法学会的工作考 核,通过考核有效督促工作落实,提升了工作整体水平。 发展壮大会员队伍,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更加注重向立法、行政执法、律师、仲裁、公证、鉴定等 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法律实务工作者 发展会员,会员队伍稳定增长,会员结构不断优化。截至 年底,共有个人会员63万多人,团体会员18000多个。创新 会员服务,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会员服务 ,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工作平台,广大会员对法学会的认 同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六、扎实推进改革,认真落实整改,加强自身建设 扎实推动改革取得初步明显成效。2017年5月,《中国 法学会改革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印发 。方案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群团改革的通知要求,立足保持 和增强法学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顶层设计,强调上下联动,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参与社会治理、参与涉外法律工 作、推动建设过硬法治人才队伍、做强基层夯实基础、调 整优化机构职能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7项改革措施。方案 印发后,为争取地方领导的更大支持,乐泉会长专门向 32个省(区、市)的党委书记写了信。我们把落实《中国法学 会改革方案》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抓的紧、抓的实、 抓的细,重沟通、重协调、重总结,推动改革工作不断深 入、改革成效不断呈现。截至年底,改革方案提出的37项 改革任务,80%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并向中央全面深化改 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办公厅、中央政法委等报送了深 化推进改革的情况报告。天津、重庆、吉林、黑龙江、广 西、海南等20多个地方法学会也制定了本省市的改革实施 方案,改革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 有力抓好巡视整改工作。将巡视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 治任务抓紧抓好,不折不扣落实巡视整改要求。根据中央 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围绕有效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意 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党建工作、克服趋利化倾向、严 格干部选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等,梳理、提炼了 47项整改任务,制定了120项具体整改措施,明确具体分工 、完成时限和整改要求,确保反馈问题和事项有效落实 ,并按要求发布《中共中国法学会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 的通报》。目前,除个别研究会违规违纪问题正在处理外 ,巡视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有力落实了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各项要求,为推动法学 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以党建为龙头抓好机关思想 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党组学习、支部工作 、干部选拔、党风廉政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狠抓责任落 实,强化督促检查,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全面加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制定《中国法学会贯彻落 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措施》,坚决纠正“四风 ”问题,倡导形成勤学、敬业、务实、协作的优良作风,营 造了风清气正、务